《乡土“鸡膯圆”》
倪金 ll《乡土“鸡膯圆”》
乡土“鸡膯圆” //倪金
乡土小吃公益广告中,“清江三鲜面、乐清鱼丸、虹桥鸡灯丸、柳市沙岙粉干”等等,属于重点小吃,经常在户外看到印刷着这些小吃的图片,令人精神一振。
乐清人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鸡膯圆”,每人从少到老都很喜欢食用,其程度可谓难以用笔墨形容。在平常,当我一听到“鸡膯圆”三个字,就会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年轻时候,吃“鸡膯圆”一次可以吃两大盘二三十个。但看到这幅广告,却另当别论了。原因是广告上的“鸡灯丸”的“灯”和“丸”字,倒了我的胃口。
据我所知,制作和吃“鸡膯圆”,在乐清最早的是“塘垟”(南塘和清江一带)人。由于名气很大,大家有了传说故事来感受。
传说不知哪朝哪代哪一年的冬至日前三天,“塘垟”的一位先民,因为发现杀鸡以后取下的“鸡膯”,质地很薄却非常柔韧,心血来潮地将“鸡膯”吹上气,然后把上头的食管用线扎紧,并系上一条长长的绳线,使“鸡膯”变成类似现代上下椭圆、顶部好像长了一条小柄的小气球,用小棒敲敲,有咚咚悦耳的声音,宛如皮鼓发声,就取名“鸡膯鼓”,给他家长期缺乏玩具的儿子玩。儿子捏住绳线在大路上一边跑,一边看着“鸡膯鼓”在低空中飘呀飘的,
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没法描述,那“塘垟先民”见儿子玩得那么高兴也高兴得了不得。事有蹊跷,当天晚上,他梦见一位金盔金甲一脸和善的神人对他说:
“你是一个孝子,应当用糯米粉为主料,模仿“鸡膯鼓”的模样,制作“鸡膯圆”,祭祀你的祖先,以示孝心”。那位先民马上把做梦的事告诉妻子,并说,神明指点不可违。夫妻就按金甲神人所说,制作了“鸡膯圆”,在冬至节拉着儿子祭拜祖先。还念及时间到了冬至,一年很快便要过去,颇有感触地对儿子说,吃了冬至的鸡膯圆,你又长了一岁啦。后来,他儿子考上状元。在冬至节制作鸡膯圆祭拜祖先的习俗,便一代接一代地传下来了。同时,久而久之,经过各种渠道,制作“鸡膯圆”也慢慢地传向虹桥、乐成。
“ 鸡膯圆”可分为甜、咸两种。甜的以皮肉、红糖、葱叶为馅料(称为“肉、糖、葱”,呈白、红、绿三色)。后人为了增加香味,添加芝麻、花生米、核桃肉、红瓜、橘饼等。其做法是:首先将糯米粉加适量水揉搓成粉团。这时要注意控制好用水量并揉透,使粉团硬软恰到好处。其次将当地产的“分葱”切成葱花;鲜三层肉在淡盐水中煮熟,使之带有些许咸味,切成细丁;优质红糖弄为粉状;炒花生去皮剁成末状,芝麻炒熟去壳,红瓜和橘饼剁成细粒,混合馅料。其后,将粉团分成小块后,捏成薄壁的窝窝头状,捏时要小心,薄壁厚度要均匀。然后放入馅料。放馅料也要当心,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在煮或蒸后会开裂,太少了味不浓。而后将开口处捏拢,注意封闭严密。做成类似“鸡膯”状的椭圆形、带有“蒂形”尖顶的“汤圆”。然后逐个摆开,不使贴近以防粘连。
最后,将锅水烧开,放入鸡膯圆,烧至鸡膯圆浮出水面时,再加少量水,重新烧至翻滚,捞出装入带汤的碗中。也可将鸡膯圆放入蒸笼,放的时候要注意每个之间要留点空隙,防止鸡膯圆蒸熟后膨胀而粘连,以蒸汽蒸熟。水煮的和蒸炊的,各有风味各有千秋。
咸的做法与甜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馅料。将猪肉、豆腐干、茭白、“菜蕻”、经水泡的香菇等切成薄片后剁成细,混同鸡蛋、鲜牡蛎肉等物,炒为馅料,以同样的方法包好,放“蒸笼”上蒸熟炊透即可食用。熟的标准是“鸡膯圆”外表的颜色由白棕色转变为深棕色。
“鸡膯圆”不管是甜的还是咸的,外形独特、个头大馅料足,“糯”而不粘、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鸡膯圆”是不能写成“鸡灯丸”的。它与食道相连。鸡没有牙齿,鸡吃进去的食物先装进“鸡膯”,通过不断蠕动磨碎,再进入肠道消化吸收;腺胃即鸡肫,主要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帮助快速消化食物。因此“鸡膯”不能写成“鸡灯”。“鸡膯”是名词,写成“鸡灯”不伦不类,三不像。
再说“结结圆”的“圆”字也不能写成“丸”字。因为用水煮成后加红糖的“结结圆”,在旧年代是专供男女青年结婚入洞房时食用的,寓意“结结缘”,祈求夫妻结婚以后,生生世世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有缘分。时至如今,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淘汰。然而,美食家聪明地发明制作了以“结结圆”为主料,挑选大黄鱼或者小黄鱼、望潮、蝤蛑、对虾、弹涂、牡蛎、蟶子等海鲜,加上时令蔬菜为辅料一锅烩的所谓“落水汤圆”。因它集美食之大成,令人食之大快朵颐,
吃了这回还想吃下下一回。
作者 /倪金
本人温州市乐清市镇倪宅人、实名倪金寿。微信作者倪金、现年75岁。退休干部!镇老年大学休闲。文化高中。回城劳动局工作。经历三十年总经理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