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u!干掉大一的时间焦虑

2020-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鬼笔环肽_女孩
至今深以为然

这篇从一年前大一心理课的结课论文中摘了一部分,现在看来还是十分写实的。反观自己现在做事,也是有所成长呢:

        上大学以来,并没有产生强烈的不适应感。除了一些像“原本就是个北京人”等的客观因素以外,我认为自己的接受能力在同龄人中算比较强的。而我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时间管理问题。

        高中三年,甚至说上学的这十二年里,大多数日子都是按部就班的。尤其是高三这一年,你只需要按照课表上课和考试,任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老师会自动帮你去掉很多“意义不大”的活动,需要你去做的选择很少。每天两点一线,就像不需要考虑吃什么,有着送餐公司搭配好的营养餐,也不太需要去考虑做什么,因为总有卷子要写和无尽的题目要刷。而自己也就那么待在其中,像周围的人一样,疲倦地重复着,也没去想过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能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安排进每天的生活。

        现在看来,当时完全是一种被动的状态。而当时的“忙碌”和“和大家都一样”,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借口。但爱好和学习,在合理的时间安排之下,本可以不冲突。

        也就是这样,对时间管理没有经验的我以茫然的状态进入了大学的生活。

        当大学里,学业变难,大一的基础课又很多,课堂展示、结课论文、课后习题、制作推送、撰写策划……看着备忘录里的“to-do list”,总排着满满的任务要去做。但和以前很不同的一点是总会有突发情况产生,比如原计划拿来写高数习题的时间突然要去参与一项活动。计划很容易被打乱,要做的事情就不得不延期,当延期不得的时候就只能再去侵占其他的时间,让人容易烦躁。并且,这些事情一下子变得没人帮你选择,帮你安排时间,安排先后。

        这些事中有一些是要与成绩挂钩的,有一些是很有难度的。出于自己“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的性格特点和“执行力有点差”的特点,当一大堆事情都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网络时代,总有办法及时行乐,于是我就选择了逃避。通过玩手机来消耗时间,就算正有着特别多的事情得做;到了要返校的时间就会产生十分抗拒的心理,跟爸妈边抱怨着边细数着要去做的事,这种抗拒心理只是愈发强烈;会厌学,学也学不下去,玩也玩不好。

        这种心理一度让我十分痛苦,我也清楚这只是在进行一种“懦夫式”的逃避。回想起来,高中时也有遇到过这种情绪,题目又多又难,厌学,但不得不学。逃避一会儿,在老师和成绩的鞭策下又会回到现实中来。可大学里,像是拥有了自主权,我可以选择“堕落”,可以选择一直逃避。当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好在,我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状态的不对劲。

        其实进入大学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我选择了去当心理委员,去参加了初级和中级培训,也读了很多与心理学有关的文章。我开始学会与自己对话,“刨根问底”地探索一个情绪的根源,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这个根源。

        我用了很多问题问自己,反思那些让我逃避、不想去做的事。到底是什么让我这般抗拒?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个人的性格特点,畏惧心理源于我对自己的“难上加难”。假如一个任务的实际难度是6成,我出于想把它做好的心理,就会把它的难度想象为8成,甚至更多。所以,在做一件事之前,我会畏惧它的“难”。事实上,往往不会有我想象的那么难。当自己投入地全身心地去执行,抵抗住诱惑,并花不了多少时间来做。做完之后再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原来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吓”住了自己。

        其次,是方法上的。对于同时出现的很多任务,我开始试着分出主次,按紧急顺序列出来。注重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一些不需要任何物品的思考和构思的工作。还通过每完成一项就划掉或删除的方式,激励自己,提醒自己很棒,需要完成的任务又少了一项。有时还会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完成的事情,增强成就感。就这样慢慢积累着经验,自己的状态开始有所好转。就算面对着很多要做的事情,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因为自己会积极地去解决,去完成,而不是自欺欺人的逃避。

        ……

2019.5.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