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此生不悔入华夏——《国家宝藏》观后感
文/蒙初凝琪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天气晴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
——这一项提案的通过,由来十年的坚持。
央视综艺《国家宝藏第2季》本周迎来第5期,其中,第三件作为本期节目最后展出的国家藏品,它是最年轻的国宝、它是最感人的国宝,它就是聂耳先生用过的小提琴。

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一间名叫成春堂的寻常药铺,常常传出阵阵乐声,也不过百年前,一位让人尊重的作曲家诞生于此,在这庭院的方寸里,琳琅满目的草药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尝试各种乐器的少年身影,他就是聂耳。我守护的国宝就是聂耳先生生前使用的小提琴。
——演员张若昀
在讲述国宝前世传奇的环节,节目组根据史料合理虚构了聂耳先生远渡东京后的细节,在东京,聂耳先生用那把小提琴为田汉先生被捕前留下的词填曲,并且揣度田汉先生最后没有写完的歌词应该是什么。
那词,是1935年5月24日上映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它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中国成立后举国颂唱。
当故事中聂耳先生的好友几近崩溃的说家没了,我好像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国破家亡的悲恸,感受到了那个时候什么叫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明知灰飞烟灭,也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看这节目……泪打湿了眼睛。
我此刻无言地升腾起对先烈们的敬意!
多灾多难的华夏大地,坚韧不屈的中华儿女。
此生不悔入华夏!
原来,国家步入和平年代、繁荣昌盛的时候,人们提议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险”改成“大团圆”,好像更加应景。

但是,作为参军近50年,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天安门广场经历五代国家领导人检阅的指挥家——于海于指挥,他向我们讲述了国人当勿忘国耻,“危险”始终保留,于国泰民安中警醒国人要居安思危。
《义勇军进行曲》只有84个字,它就是浓缩版的抗日史书,所以,史书不容篡改!
——主持人 张国立
有了这把小提琴,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歌,我们把一个德国产的小提琴奉为国宝,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文化是包容的、开放的,而包容的前提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绝对的自信。
——指挥家 于海
感谢《国家宝藏》这档节目~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