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第一章 #
## 人物卡 ##
-人名: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1933年3月23日-)
-身份: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以斯坦福监狱实验和编写大学心理学教材而著称。
-简介:毕业于耶鲁大学,曾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现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荣退教授、恐怖主义跨领域政策、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在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之后,津巴多决定寻找利用心理学帮助人们的途径,于是他设立了害羞诊所,专门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害羞。他也因此走入大众的视野
-著作:
《影响态度与改变行为》,1969
《动机的认知控制》,1969
-出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 术语卡 ##
###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
-简介: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英语:Philip Zimbardo)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其资助者是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魔鬼撒旦。
-出处: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 反常识卡 ##
-反常识:你对一个新认识的人的正面态度,很大程度依赖于你是否认为他与你有很多共同点。而不是他实际是不是与你有很多共同点。
-印象:我们对一个刚认识的人有好感,往往认为彼此有很多共同点,如兴趣爱好,但相处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相似点时才知道原来只是自己主观上感觉相似而非客观上相似。
-出处:《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p32
## 任意卡 ##
态度、认知、情感、倾向性和行为在一个有机系统里的互相关联性,具有很重要的应用意义。它意味着任何一个部分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信念的改变可以导致态度的变化。
态度是有情感、认知和行为构成的个人化系统对某一事物所做的评价性总结。同时记住,这个系统可以在态度、情绪、信念和行为的任何水平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