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国学与传统文化

《孟子》感言集之90: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96人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孟子》感言集之90: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颇有感触!这可是《孟子》最核心的观点,整本书都是围绕如何才能够得民心来阐述的,得民心就是称王天下的基础,怎么样才能够得民心,那就是国君一定要有天然喜欢并向往仁才行,唯有仁心仁政才能够赢得老百姓的心,一旦老百姓在心里上拥护我们支持我们,那么我们就会真正做到“仁政无敌!”,真正做到仁爱天下,从而达到称王天下。

      原文如下: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大意是:

        孟子说:“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的原因,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只要得到人民,就得到天下。得到人民也是有其方法的,那就是得到人民的内心认可。只要得到人民内心认可,我们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自己想要的就与他们分享,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他们。

        人民对于仁的向往,就像水朝低处流出来,野兽朝着旷野奔跑而去。所谓把鱼驱赶到深水中的是獭,把鸟雀驱赶到森林里的是鹞鹰,把老百姓驱赶到商汤王与周武王的是夏桀与商纣。今天下的只要有国君喜好仁政的,诸侯都会帮他驱赶来老百姓,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是不可能。

      现今有想称王天下的国君,就像得了七年的病需要寻找存放三年以上的艾灸来治疗。如果平时不积存,这一辈子都难以得到。如果对于仁我们没有向往之心,终身都会充满痛苦忧患,甚至面临灭亡。《诗经》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个人看法:

        人,作为一个特别的物种,其本性都是一样的,这个本性《孟子》已经探讨非常深刻,孟子发现一个基本规律,人性的本质都是向善的,这是一种自然流露,由此推断出每一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端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治理国家乃至称王天下的道理与方法,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抓住这四端之心,就能够抓住天下的民心,有了这四端之心,所有的人都会各安其位,各行其道,做国君的尽到做国君的使命与职责,做大臣的尽到做大臣的使命与职责,处庙堂之野的老百姓做好自己的本份,能者多劳,照章纳税,遵纪守法,尽到自己人伦本份之使命职责就可以了,这样国家社会次序就会井然,整个国家就会国泰民安,无为而治。

        反过来,我们没有从仁心仁政出发,而是从自身的统治利益出发,就会出现官民对立官民矛盾甚至官逼民反,因为我们不从“心”的方面去治理国家社会,而是想到的是自己的统治私利,像梁惠王、齐宣王之流,他们想到的是如何快速兼并更多土地,想到的是如何统治更多人民,想到的是征收更多的税赋,想到的是利用老百姓的生命去打仗,去卖命,好为他称霸诸侯做贡献。最后搞得民不聊生,老稚转赴沟壑,妻离子散,怨声载道,这样的统治还能够继续吗?

      这里不得不提到习大大,他曾经说了一句非常打动人心的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目标!”我想这个理念就抓住执政根本,迅速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可。毛主席当年定调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就简单明了,这是党能够的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基石,但是,在最近十几年,某些人背离了基本理念,在具体管理中出现了与民争利,甚至贪污腐败,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背离初衷,由“为人民服务”转而“为人民币服务”,由真正的官民鱼水情深到官民利益相争,大大激发了社会矛盾。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以习总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头脑清醒,惩治腐败,正本清源,宁可得罪一小撮腐败分子,也绝不得罪13亿人民,让整个国家社会风气回到按照正常次序与法制建设为主的发展正道上,让全社会都依照规矩,各安其位各安其职,大力铲除各种投机钻营各种歪门邪道的土壤。让人们在发展重新有获得感,有安全感,让民心汇聚在党的周围,尽管任务艰巨,但是正确的方向已经找到,路就不远了。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90:失其民者失其心

2018-8-22 于上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