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书单02《西游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05302/809835c2249bc436.png)
02.《西游记》| [明] 吴承恩 推荐星级:★★★★★
这部本该小时候就看的书,我到这个岁数才把它看完。里面的故事因影视剧的传播,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然而,这部名著还是值得一看的。影视剧将其中的故事演绎出来,却没有也没必要将西游记的其它闪光点展示出来,这些只能通过阅读原著来自己体会了。
我从中看出了一点点不同于影视剧的滋味:
1.环境描写
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行途中,山川河流,雨雪风雷,春夏秋冬,都有对应的诗句。诗句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一处风景有一处风景的特色,很适合古诗词爱好者学习。如写唐僧未遇悟空前,遇到猛虎拦路,被一猎户相救。他来到猎户所在山庄:
参天古树,漫路荒藤。万壑风尘冷,千崖气象奇。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草门楼,篱笆院,堪描堪画;石板桥,白土壁,真乐真稀。秋容萧索,爽气孤高。道旁黄叶落,岭上白云飘。疏林内山禽聒聒,庄门外细犬嘹嘹。
再比如唐僧师徒经过陈家庄,遇到妖怪降雪拦路,说这雪:
彤云密布,惨雾重浸。彤云密布,朔风凛凛号空;惨雾重浸,大雪纷纷盖地。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须臾积粉,顷刻成盐。白鹦歌失素,皓鹤羽毛同。平添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却便似战退玉龙三百万,果然如败鳞残甲满天飞。那里得东郭履,袁安卧,孙康映读;更不见子猷舟,王恭币,苏武餐毡。但只是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
类似的描写上百处,将这些诗句研究透了,写风景信手拈来。影视剧中会找几处风景名胜之地拍摄,但和诗句中的描述相差甚远。
2.修身养性
整部《西游记》读下来,除去故事,剩下的恐怕都是佛道儒三教的修身养性,整部书以佛教为主,道教次之,儒教说得不多。这些通过一些章节标题和字里行间如戏剧般的描写就能看出一二。如: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涤垢洗心唯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还有,如真假美猴王的一章中写:
人有二心生祸灾,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宝马三公位,又忆金銮一品台,南征北讨无休歇,东挡西除未定哉。禅门须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故事中是两个猴王辨真假,实际上是说人的正邪之心的较量。
3.个人成长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明面上取经是为了李世民超度亡灵,实际上是为了促使师徒四人的个人成长。不过成长有高有低,唐僧和孙悟空的成长贯彻始终。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早已看透世间百态。与唐僧西天取经,又将心中的野性一点点去除了。而唐僧一开始只是一个佛学理论大师,遇事的处理,看人的深浅还不够。比如在一开始,唐僧对待悟空是不客气的,他更喜欢八戒。而在故事的最后,唐僧对待懒惰的八戒,却是这样:
长老听言骂道:“馕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
这说明唐僧通过取经一路的观察,提高了自己的素养,看清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
除了以上说到的三点,还有很多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道理,融入在整部西游记的故事中。经典称之为经典,必然有其经典之处。《西游记》是一部值得静心阅读的经典之作,需要反复阅读。相信每一次阅读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