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孤独
最近在读一本书,蒋勋的《孤独六讲》。里面说,并不是孤独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是因为你害怕孤独。一个人拼命想要驱逐孤独感,却正因为这种恐惧造成了更大的孤独。
实际上是,从众并不能消解孤独,相反会带了更多的空虚。不能忍受孤独其实就意味着一个人难以和自己相处,而难以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我们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非常孤独却害怕孤独,最终成了咄咄逼人难以接近的尖锐样子。
在生活中从众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公共场合不要抽烟随地吐痰,比如遵守交通规定,比如晚上不要咚咚锵锵吵邻居。而在自己的私域,我们应该练习孤独,远离了手机电视、远离了朋友恋人,没有人跟我们讲话,寂静无人时和自己对话。
当学会了接受,甚至于是享受孤独时,我们对从众才会愈发有分寸。当众人狂热地陷入某一种情绪时,虽然微弱发出的声音可能被忽略,但至少因为这种声音的存在,特立独行的个体才得以保留。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部真实案例改变的电影。1971年,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Philip Zimbardo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始着手从事该实验。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充当监狱守卫和囚犯的角色,在斯坦福大学心理楼的地下模拟监狱中生活。
实验进行到最后已经变成流血事件,这不是角色扮演者事先想要的,凶神恶煞的狱卒难道之前也不是这种暴躁性格,最后试验结束时,扮演者都为自己的过分行为感到吃惊。
练习孤独这个实验并非旨在说明人性之恶,而是警醒世人,绝对的权力具有绝对的腐蚀性。而普罗大众的大多数,其实就代表着绝对。
所以我想,不从众、保持孤独的态度,其实也意味着是选择了另外一种与人为善,比如不久前的女孩跳楼众人直播事件,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了正确的话,她可能就能活下来了。
无知会带来舒服,但知道自己的无知却会带了恐慌。同样的,虚幻的热闹会带来快乐,但知道了那是虚幻却会加重孤独。应该做何选择呢?我们需要孤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