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破除生活中的烦恼
《人生的智慧》
“幸福是不容易的是,很难求之于自身,但要想在别处得到则不可能。”——尚福尔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晚年之作,取自其另一巨著《附录和补遗》。或许,很多人说哲学书深奥难懂,无聊透顶,但有心之人终能发现其中奥秘,汲取莫大的精神愉悦。冯友兰曾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到“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我深以为然。《人生的智慧》一书有哲学的思辨之妙,更具解决人生实际问题的功效。
01 “使我们幸福的,主要是我们自身之内的原因,而不是自身之外的原因。”
人内心的快乐或痛苦是人的感觉、意愿和思想的结果,外在的事务只能间接影响。生活中人们通过购物,刷视频,不停的交友聚会等来满足内心的空虚感和破除生活中的无聊感,但怎么也不能时刻保持自己的幸福感,一旦停下来,空虚和无聊马上袭来,继而更加急切地获取外在愉悦。然而对于追求幸福有更深层次理解的人来说,他们追求的是保证不被外界事务干扰的内心的富足。将幸福感稳定在一个时刻存在的平衡状态,自身之外的东西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可以增加幸福感的辅助工具而已。面对同样的烦恼,内心富足的人通过对事务更深层次的理解来减少其对个人心情的干预效果,反之,一般人可能会陷入向自身之外寻求解决办法的漩,因为那并不是他想真正追求的。
02 “正确评估自己本身的价值和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对我们的幸福大有裨益。”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在别人头脑中产生作用,且附带着他自己对我们进行判断的种种概念。所以,别人的看法并不是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心理,而是间接的。并且只有当别人利用这些看法干涉(诋毁、评论等)到我们生活时,别人的看法才值得关注。更何况,当我们了解到别人的看法是如此的肤浅、思维狭隘、谬误百出时,他人的评论就更不值一提了,也就可以处之淡然。
03“所有局限和节制都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烦扰、折磨或者忧心就越多。”
随着生活圈子的不断扩大,我们的愿望、操劳、恐惧也就相应增加了,而这些正是痛苦的来源。很多人都曾怀念过他们的童年时光,理解能力、生活范围、操劳事务、恐惧等范围的局限是儿童无忧无虑的原因之一。相比成年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房贷、车贷、工作、家庭、爱情等不断纳入生活中,也带来了造就痛苦的根源。所以,除却不可避免的事务,我们应当洁身自好,给自己的意欲加把锁。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就是如此道理。
04 本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要在这世界上生活顺当,具备相当的预见能力和宽恕能力是最好的,遇见能力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和损失,宽恕则免除了吵闹和争斗。
幸福属于那些自得其乐的人。——《欧得德谟伦理学》
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一个人不具有他那年龄段的声音,就有那年龄段的所有不幸。——伏尔泰
节制食物会让我们身体健康,节制与人交往会让我们心灵平静。
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因无法独处而起。——《品格论》
哲学的功用我无法言说,但就它能带给我们对事务的本质认识而言,其作用无可比拟。生活在的很多烦恼都能够通过对其的深刻理解来减弱。《人生的智慧》可以算是一本哲学入门书,没有太多的哲学术语及形式。你也可以试试通过它打开哲学的奥秘之门。
叔本华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