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解读《花之歌》)

2023-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曳尾于涂

4花之歌(纪伯伦)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课文在写什么?写花吗?是,也不是。写花其实就是写人。

写花就是写人就是写人生就是写人生观,不一样的人生观。

课文在回答两个问题:“我是什么?”以及“我在做什么(或怎么做)?”这两个问题,是花的,更是我们的,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扪心自问。

同是大自然的一员,相比《花之歌》中如此“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的花,人类的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有多么没意思。花,多么安安静静地,走过她审美的道德的人生,或者说真善美的人生,无疑,花可以做我们人类的人生导师,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什么叫审美的道德的人生?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这就是审美的人生。“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这也是。

康德说,美是没有目的的快乐。

康德还说,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是审美的人生,也是道德上的善的人生。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真有些像康德在跟我们说:有两样事物让我心生敬畏,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

多读几遍《花之歌》吧。如果足够认真乃至虔诚,《花之歌》可以洗涤我们内心的污浊。相对于六上别的课文,尤其第二单元那些充满硝烟味的课文,《花之歌》几乎空谷幽兰了,读之,感之,悟之,颇有清热解毒消炎的功效。

《花之歌》没有《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花之歌》中有的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狼牙山五壮士》“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同样是开花,《花之歌》开的不是仇恨之花,而是如此美好的“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开国大典》“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同样是表达自己的欢喜与激动,《花之歌》却是“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拒绝歇斯底里。

《花之歌》中也有太阳,“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而不是相反,耀眼的阳光足以亮瞎你。也有繁星满天,“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反向守护,没有人定胜天的放卫星的任务。

《灯光》“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这个被消灭的整编师里不知道会有多少个郝副营长一样只有二十二岁还没有见过电灯的同胞,与这里的“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不同,《花之歌》给出了完整的人生: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给出了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如果有所谓享受人生,怎么也轮不到“向我开炮”吧。

“战地黄花分外香”在我这里多少有些不忍。这样的美,我是不敢认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多头才渐渐熄灭……像千金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没有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唯有震撼,震撼到失语。唯有读一遍《花之歌》,再读一遍《花之歌》。如同念《金刚经》。

作为洗涤污浊的解药,《花之歌》(借以体认、观照审美的道德的品质生活)是我们的救赎。

可是,正如作者在文末所说,“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为了这领悟,不妨再引几句荷尔德林的诗:

只要人类保持善良与纯真,

人类就会因此保持快乐。

……

人生在世,成绩斐然,

却还依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020.9.14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