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挂。——《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晴雯判词。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在《红楼梦》所有丫环中,晴雯出身最为低贱,是贾府的仆人赖大买来养大的。她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道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后来赖大看她聪明伶俐,就让她入贾府服侍贾母。
可她却从来没有为如此卑微的出身而自惭形愧。相反,在短短的十六年内,她恣意放任自已的人生,是闹腾的,不安女奴本分的,处处托大的。骂起小丫头来,那派头比主子还主子,还动不动就说把哪个丫头仆妇撵出去,打发出去,俨然以主子自居了。第27回红玉在园子里遇见晴雯绮霞等,晴雯一见了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笼,就在外头俇。”袭人母亲去世,宝玉由晴雯、麝月侍寝,晴雯却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叫她别装小姐,她回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宝玉房里的丫头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大家都想息事宁人,给宝玉一个面子,唯她疾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火烧火燎,气得蛾眉倒蹙,风眼圆睁,把坠儿打了一顿。虽然是可恶了点,但她不藏奸掖假,是善良纯真的。
她从不肯低三下四奉迎讨好主人。赵姨娘与芳官四个孩子拉扯,四个孩子一拥而上,“手撕头撞”,赵姨娘狼狈不堪,晴雯却一面笑一面假意去拉。抄检大观园,袭人等顺从听命,只有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上尽情一倒……”,还当众指着王善保家的脸一通痛骂。她藐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所做的小恩小惠,“没见世面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接,一样是这屋里的人,难道谁比谁高贵些?”。也许,晴雯未必有人生而平等的觉悟,但在每个旮旯都弥漫着尊卑观念的贾府,却有这样的自觉,说明晴雯从骨子里是瞧得起自已的,她珍惜自已,懂得自已的珍贵。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简.爱也曾说过:“你以为,因为我贫穷、卑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也有和你一样的灵魂,和你一样的一颗心。”,只是简爱的质问晚了她整整一个世纪。
她刚烈,和宝玉吵架时喊道——我宁可一头撞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她直白,面对袭人这个怡红院丫头群里的大姐大,丝毫不顾情面,嘲讽她向主人讨好邀宠是哈巴狗;她伶牙利齿不饶人,因袭人说错话,与宝玉连在一起称呼:“原是我们的不是。”就叽讽她:“明公正道,连个姑娘也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袭人静卧她也要说:“越发道学了,独自个在屋里面壁呢。这好一会我没进去,不知他作什么呢,一些声气也听不见。你快瞧瞧去罢,或者此时参悟了,也未可定。”
总之,与袭人说话的谨慎截然不同,晴雯的说话是随着自已的心性,没有深谋远虑,不瞻前不顾后,忒有个性了点,性格也倔强暴烈了点,这也直接导致了她悲剧性的命运。
当然,晴雯自由洒脱的性格与她的美丽有关,在贾府众丫环中她是相貌最出众的一个,有“晴为黛影”之说。美丽增加了人的自信,尤其是美丽青春的女孩子,更有利于自已的个性张扬。况且,她针线活多好啊,宝玉的孔雀裘子烧坏了,连织补匠人,裁缝绣匠都做不来的活,她却完成了,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大能耐。她有美色,有才华,也有精明灵巧的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晴雯是深受她人看重的,也很得贾母喜爱,觉得“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将她派到宝玉身边,照顾宝玉饮食起居。“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因晴雯睡卧警醒,且举动轻便,故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责任,皆悉委他一人。”你想被贾府最高当权派贾母看中的人有几个啊?直到王夫人都把晴雯撵出去了,贾母还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贾母是有意想把她给宝玉做姨娘的,但她并没有借此上位,而是发于情,止于礼。也许正因为出身的卑微,使她内心更自省自重。晴雯对宝玉是有感情的,否则不会患病时还强撑着为他补裘。不会无怨无悔悉心照顾宝玉,也不会临死前对宝玉坦言,早知如此另做打算,却担了虚名。可知在晴雯爆炭般性格的深处,也有着多么柔软细腻的温情。
所以,她可以辖制宝玉——偶尔向宝玉说点刺话,摔摔帘子,撕撕扇子,冷了有温暖的小红泥炉,病了有悉心的呵护。她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亘古绵延,可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地在宝玉身边过下去。但她却不知道,生命是一场不可预知的远行,没有谁可以顺应自已预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本是晶莹剔透的心灵,怎么敌得过惊涛骇浪,污浊不堪的现实。明明是霁月光风,却被尘世风云扑簌簌地落满尘埃,最终还是风流灵巧招人怨。直接的导火线就是抄检大观园,因为她不肯趋奉王善保家的而导致王善保家向王夫人诬告晴雯“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因此惹怒王夫人竟狼心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晚就悲惨地死去。
有时候想想,晴雯在她最璀璨的年华生命嘠然而止,是幸还是不幸?以她的性格,就算能在贾府苟活下去,贾府事败时,也终究逃不过血泪交织的人生。而至少,在她的芳华时光,曾有那么一个光风霁月的男子关心过她,温暖过她的岁月,虽然无关爱情。晴雯深得宝玉宠爱,在她潜意识深处,是认为自己可以跟宝玉长长久久地过下去的。但宝玉对她更多的是一种欣赏,是一种超越了主仆关系的友情。按现代人说,宝玉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懂得每一个生命都不容易,都是平等的,而晴雯那样美丽的女子刚好契合了他对于美好生命的想象。她可能也没有想到,她的高贵纯真在宝玉心中的价值,她的毁灭对于宝玉而言就是美的毁灭!
有人说《红楼梦》中晴雯就是林黛玉的影子,因为除了没有林黛玉的好诗才以外,她和林黛玉是很相像的,不过她做的一手好针线活,也算是弥补了这一点。所以,曹公安排宝玉身边足以托付心事的人是晴雯而不是袭人。宝玉挨打,是一次真正体现了宝黛相互体贴和一往情深的情感经历。晴雯深受宝玉信任,宝玉因心下记挂着黛玉,满心里要打发人去,只是怕袭人,便设一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然后叫晴雯传手帕给黛玉。也许晴雯理解不了宝黛爱情的高贵,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灵上的投契,欣赏,接纳是自然的事。单凭这一点,晴雯纵有多少缺点,我也原谅了她。
所以才有晴雯死后,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宝玉祭晴雯一文是全部红楼梦诗文词赋中最长的一篇。是“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晴雯之死预示着宝黛"木石前盟"的灰飞烟灭!每看到这一处,心中总是惊悚万分。洋洋洒洒一长篇祭文,为什么只安排芙蓉花丛中唯独黛玉一人听到呢;为什么黛玉听了“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中间两句,什么‘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为什么将“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为什么唯独只改了这两句!《芙蓉女儿诔》实际上是《潇湘妃子诔》的预演,如果说《芙蓉女儿诔》带有年少时的轻狂卖弄,那么,到《潇湘妃子诔》,宝玉已看尽“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的无常,一场喧嚣的大梦已淹没在滚滚红尘中,越过山丘,沧海桑田,蓦然回首,物是人非!当之时,应有另一番滋味。可惜,由于曹雪芹版《红楼梦》后40回的丢失,我们再也看不到那惊心动魄的文字了。惜哉!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