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会讲故事竟能让你在现实中超神吃鸡!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浩然德与

人最需要,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讲故事。

如果将现实生活比成成游戏,那么讲故事就是一个能提升所有职业战斗力的通用技能。

会和不会的对比就像王者荣耀中,有没有符文的差别一样。

尽管初阶的符文所加的属性相对较少,但是相对于什么都没有,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为什么道德经不如庄子好读

在我小时候阅读先秦典籍时,觉得庄子,韩非子,相较于鬼谷子,论语,更加的简单易读,后者有些晦涩难懂。

但由于年纪尚小,虽然发现了其中的差别,但是说不出来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差距,导致了难易相差极大。

现如今,随着阅历的提升,我解开了小时候的疑惑。

那些简单易懂的都是通过故事讲述一个道理。到底是生命力,而故事是谁?合适比例的,加水就会煮出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

而论语,鬼谷子等书籍虽然非常有营养,但却像是直接把生米粒放在你面前,生米粒不能说它没有营养,但却让人无从下口。

王阳明的传习录为什么比不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再举一个栗子,传习录和三国演义同为明代的文学作品,但现如今,传播最广泛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将影响力扩散到了海外。

以日本为例,在明朝中后期三国演义传入日本,随后在江户时代出版的《绘本通俗三国志》,为平民所好,随即三国演义便在日本广泛的传播开来。

如今市场上最好的三国游戏,目前均来自日本。

不管是三国志系列还是真三国无双系列。

三国演义的故事能传海外这两款游戏的功绩斐然。

目前虽然有英国c公司制作的三国全面战争,还没有正式发售,但是其也是看中了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力。

三国全战

虽然也有西方题材已经用尽的缘故,但是也有来自西方的电子游戏在欧美圈,欧美玩家群体中传播有关。

当然现在的人们看,知道三国并非通过三国演义,而是由三国演义衍生出的电子游戏,动漫等现代文与产品而影响,但是其本源都是三国演义这本书。

而相比之下 王阳明的《传习录》就有点惨淡了,虽然如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却远远不及三国演义。

作为中国古代完成“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之一,在如今,人们却对他不甚了了。

这固然是一个遗憾,但这却是必然的,因为王阳明讲故事的能力不如罗贯中。

虽然传习录是由王阳明的弟子编撰而成,但是却可以从中窥得王阳明的日常言行。

举例而言,传习录中有一段是“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翻译过来就是“与朋友相处,务必要相互谦虚,甘拜下风,这样就能受益,相互之间非要争高下则会带来损失。”

这句话有道理,也很正确,但是扭头就会被忘掉,因为这是一枚有营养的生米粒,难以消化。

而在传习录中,几乎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文字,这就像是你饿了,王阳明直接塞给你一枚又的生米粒,需要你自己加水去煮,才能够将其咽下。

但若是讲一个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置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十分不满。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面相如得知后。尽量的回避与容让,从不与脸谱发生正面冲突。

甚至在廉颇用车子堵住路口时,调转车头回避。

蔺相如手下的门客,一起来荐书,我们之所以侍奉您,就是因为您高尚的节义,如今您跟廉颇官位相似,但他却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您实在是太懦弱了。请允许我们辞去职务。

凌波出言挽留说,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令相如说到,以秦王的威势我尚且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臣子,我蔺相如如果无能,会害怕廉颇将军呢?

但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如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这样忍让是为了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把个人私怨在后。

在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中后,廉颇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竟如此不堪,便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此后廉颇与蔺相如为赵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最终名留史册。

相较于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的那十几个字,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给人们的感悟就更深刻。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在注水,但是这却是必要的注水。

但如果只是说跟朋友不要强争高下,而要互相谦让,只会左耳进,右耳出。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家长做的事,他们本身有一个故事,但却只会说出干巴巴的理论来,最后反而怪孩子不听自己的。

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将一个道理,放进人们的大脑中,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言行举止。

于是在有一天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便会不自觉的,因故事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动。

孔子的论语虽然影响力广泛,但是在不考经学的现代。

关于孔子的故事,反而传播的更为广。

不管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子贡赎人这些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这是一个优秀的故事。

民间所流传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故事的传播力是理论的数倍。

1万小时理论竟然是假的,为什么可以广泛传播

1万小时定理最早出自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在书中,极为鼓动的告诉读者,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经过了1万小时的锤炼。只要有1万小时,任何人都能变得不平凡。

这个故事对于那些想要向往成功的普通人来说,非常鼓励人心,因为1万小时定律既不讲究出身,也不用讲究天赋,符合了他们的需要。

但1万小时理论本身,却是作者对于理论的错误解读。

1973年,两位心理学家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的论文,论文主要研究了象棋大师和新手的差别。

随后,两位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继续发表了联合论文。

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将研究对象从国际象棋转到音乐等领域。

在1993年发表的论文中研究了音乐学院三组小提琴学生。

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会在未来成为小提琴家,他们的练习时间是1万小时。

第二组学生实力次于第一组学生,他们练习了8000小时。

而第三组学生。他们只希望成为音乐教师,她们练习了4000小时。

这就是格拉德威尔1万小时定律的由来,但关键的问题是,论文强调的是刻意练习,而并不是1万小时的练习时间。

这就像是格拉德维尔在他的畅销书中用了刻意练习中的一道配菜,最后这道配菜名扬天下,但是主餐却被鲜有人知。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刻意练习是非常优秀的理论学习方法,但是从感性的方面,1万小时比刻意练习讲故事的能力更强。

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每一个听故事的人。

这是公式和理论难以做到的,因为他们相较之下,实在是晦涩难懂。在没人将他们翻译成人话之前,人们还是更喜欢听故事。

畅销书将论文翻译成了人话,却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一个错误的观念,被传播给了数以万计的读者。

并且错误还在不断的发酵与传播。

愤怒的心理学家看到畅销书作者如此曲解自己的研究,便将自己的研究整理成了一本书籍并出版。

相比之下,刻意练习,虽然有讲故事,但是还有多半是实验数据的堆叠。

尽管现在的刻意练习的销量还算不错,但却是因为那些5分钟读懂一本书之类的节目,将刻意练习中的故事拿出来讲述,而非枯燥的实验数据。

虽然现在,中国有着各种付费的,五分钟听完一本书。但实际上那些短时间,帮你读完一本书的人,只是将书中的一个故事提取出来,重新念一遍而已。

他们所做的更多是帮你看一下,这本书是否有读的价值。他们起到的是一个筛选的作用。

在网络垃圾泛滥的今天,人们需要一个筛选器,来筛选垃圾与信息。

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而讲故事是最能提升沟通能力的技能。

最后推荐一本书《故事思维》,告诉你为什么讲故事,以及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ps:我是游戏化生存,我将用游戏化的语言,连接知识,连接生活,连接学习。

之前是互联网+,我要做的是游戏+。

将枯燥的知识用游戏语言翻译成人话。

来将一个个枯燥的理论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目前每日更新一篇游戏+的文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