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般若妙义,得殊胜自在境界的含义
我们经常阅读的古圣先贤、大德们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中,为了讲一个大、讲一个多、讲一个长,从空间到时间用了很多大数字。比如: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劫数、无量百千万亿,等等如是。
我们世俗的一些数字,都是有分别、有限量的计数“器”,用来表达某个物质的数量。一些经典著作中皆是喻指数字,没有一个固定的数量,一般暗指皆比较大、无量大,给人们一个观想的空间。
这些数字究竟是不是这么多呢?也可能比这个还多,也可能比这个少,多少皆不重要。重要的是世尊的良苦用心,要让我们随文入观、觉悟般若妙义,得殊胜自在境界。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虚空在天地之间,圆满周遍,无欠无余。虚空与境是同一性质,皆是自性中之物,本妙觉明的一个相。
虚空和物体一样,虽然只是一种相,但是虚空有多大?在小空间里,可以用分别数来测量,表示有多宽、多长,呈现出一个具体数字来。
若虚空比较大无法测量,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量,只能用比喻来形容、用思维来想象。想象它有多宽,就有多宽;想象它有多长,就有多长。甚至,无量宽、无量长,也不足为奇。一切,皆在自然中。
想象呢?可不是人们所讲的胡思乱想,是根据事相的基本规则来无限延伸、扩大,发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扩大自己的心量、提高自己认知能力。
你就这么想象、想象、想象......不知不觉心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宽广、视野就会变的越来越深远。心量宽广以后,同样受持经典、同样听闻师父开示,就容易明白。
譬如:不登上峰顶,不明了一览众山小的妙义;不到海边,不知道大海一望无际的浩瀚;不飞上蓝天,不知道虚空的广大等。这些妙义,是不是悟到、证到了什么呢?还是悟非悟,不悟而悟;证非证,不证而证吧?一切皆在不言中。
看到、悟到、证到,你才能觉知其真正的“味道”。是甜是咸、是酸是辣、是苦是香,只有亲自尝过才知晓。虽然,其味无法言表,可是自己心中最明了。
你的心量不断地扩大,自然而然心力就强了、心速也快了。速度快心也明亮了,不知不觉中那些烦恼习气就不翼而飞啦、再也不见了。这就是除非除,不除而除的般若境界。
这时,你就会感悟到心境比较平和、稳定,怎么也生不起烦恼了?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不平的事物,过去会耿耿于怀心生烦恼、嗔恨埋怨。现在呢?心里压根就动不起这些念头来,这是不是很奇妙呀?
不然的话经典著作中讲那么大数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也不要去计算、执著,讲那么多部经就是在调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心调得很亮、很清净,并不是来烘托什么?皆是无上心法妙义,由时间到空间、到一切万相,皆是在拓宽我们的心量、增强我们的觉知能力。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38-378315的地藏王菩萨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