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选择
据说有一次。
长沮和桀溺并排耕地。孔子和他的一众弟子从这路过,就派子路前去问渡口(津)。
长沮问:“那个执轡[1]驾马车的人是谁?”
子路答:“是孔丘。”[2]
长沮问:“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
子路答:“是的。”
长沮说:“是他呀,那他知道渡口在哪。”
嘿嘿,孔子是个“明星”,知道的人还不少。
不过,这不是在挖苦人么,言下之意是,你孔丘不是无所不能吗,那还不知道渡口在哪吗?其实也不是挖苦,怕是不解、或不赞成孔子的“救世”的行为,因为世界已无可救药,何不像他们那样隐居起来。
见长沮这问不出什么,故而,子路去问桀溺。
桀溺问:“阁下是谁?”
子路答:“是仲由。”
桀溺问:“阁下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
子路答:“是的。”
桀溺说:“这个天下呀,到处动乱不堪,你打算与谁去拯救它?你呀,与其跟从能避开恶人的志士(孔子这样),在那瞎折腾,难道还不如跟从能避开乱世的隐士(长沮、桀溺这样),在这过起隐居生活吗?”
说完之后,依旧开始平土,搞个不停,不再搭理子路。
从长沮、桀溺这问不到渡口在哪,那他们后来是怎么知道的?问其他人、或自己找到的?不过,这已不重要。
子路回来,把这一情况告诉孔子。
孔子怅然感叹道:“鸟兽不可以与它们同群,我不与世人相处,又能和谁呢?要是天下太平,老子也不需要和他们去拯救世界了。”
哈哈。
这才是孔子,这才是儒家,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到了孟子,说的就更明确了——舍我其谁。
在这,我们不谈境界,只说选择,境界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且因人而异,而选择没有,只属于自己,就像长沮、桀溺选择隐居,孔子选择救世,如此而已。
选择做什么,与自己的理想,或目标有关。
那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克己复礼。
天下“无礼”很久了,孔子自然选择去拯救,这就是儒家的天下观。
选择,是属于个人的事,而无关其它。
注:
[1]:轡(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2]:在与长者对话时,要称呼名,这是对长者的尊重,这是礼,所以子路直呼其老师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