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干脆叫营销下的中国吧!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a60dcb7f4513

换个角度看营销

2018年正月初四晚八点《舌尖上的中国3》如约开播。

这个早在2014年还没开拍时就掳获2.6亿总招标金额的节目选择在年假的后半段才开播,真是赶了个晚年。即便如此,“舌尖”IP的威力尚存,刚一开播便刷爆了微博、朋友圈, 第一集的全网播放量就超过了2000万。

让大家翘首以待,半夜看的直吞口水的“舌尖”的带货能力也依然坚挺。第一集中的“山东章丘铁锅”一夜爆火,某宝卖到脱销。据说新闻说因为生意太火爆,当地有部分铁匠脱离工厂开始自立门户创业了。

商机刺激市场扩张从而带动消费,这个规律在“舌尖”这个大IP前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舌尖1、2》灵魂人物陈晓卿未再参与的一季,已经出走央视的陈选择了拥抱互联网,联手腾讯视频重拾旧业,打造纪录片《风味人间》,或许体制外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话语权。

而本季总导演,则是去年4月才从新闻频道调入纪录频道的刘鸿彦。《舌尖3》的制作周期,满打满算也只有10个月的时间。临危上阵的新一任总导演,坦言自己接盘这个项目是“无知者无畏”。

的确是很无知,才播出没几集,被观众纠错无数。

但这次我们重点是来看待第三季所呈现出的转变,舌尖3如何从一个美食节目变成一个大型营销购物节目。

节目中展现的铁锅、刀具、砧板、地方小吃等都火速登上热搜榜。现象级的带货背后却是累积三季口碑的被破坏,很多人都说舌尖系列终于走下神坛了,豆瓣评分创造了5.1分的历史新低。

原来舌尖3除了1.18亿独家冠名费以外还加入了广告套装。

热门IP的背后急速商业化是必然的,企业资本蜂拥而至,为了趁热度来打广告做一轮营销推广,本来同质化竞争就非常激烈的中国,谁的广告做的大做得多市场占有率就大,这也是明摆的事情。

为什么有人会看美食看哭?

因为比美食更动人的是真情。

味道-舌尖上的营销

1、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常见七个基本味道苦、辣、酸、甜、咸、香、臭,然并卵,现实中单味很少用,我们的味蕾更喜欢由基本味组合起来是复合味道。

而这恰好不就是生活的滋味吗?

2、消费者对味道有怀旧与依赖性。这是食品战略大单品营销出来的购买欲望原点所在,香辣味成就了老干妈,酸香味(老坛酸菜)挽救了统一方便面,酸甜味造就了营养快线200亿大品类,故食品饮料口味稳定性自不言表,因此加多宝与隔壁的老王干仗时大声哟喝: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

而每个人不就是终其一生怀念得到又失去的家乡味道吗?

但不能否认的是,《舌尖》作为顶级纪录片IP的余威犹存,章丘铁锅的天猫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000倍。

2011年才创建的纪录频道,借次年《舌尖1》的的效应,2013年广告收益突破5亿;《舌尖2》的硬广收入就达到了8900万,《舌尖3》更是个中翘楚。

但老段还是有个小小心愿,希望这个系列后续还能继续做,国产纪录片需要有人支持,也希望不要过度商业化,适度营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