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60:我四十不动心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的动心养气颇有感触,一个人经不经得起诱惑,关键在于面对是什么?孟子所说“四十不动心”,这个不动心应该是纯粹的不符合道义的功名利禄,作为一个四十而不惑的男人,如果无原则的去接受一些短期利益,其实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因为人生苦短,即便像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也应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心中要有一杆秤,知道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当然如何做到不动心,就需要一番扎实的修炼。
原文如下: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大意是:
公孙丑说:“如果有机会做齐国得宰相,按照你的道行事,因此而实现一番霸业或王业是很正常的,不知道你动不动心?”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就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老师比孟贲要厉害”
孟子说:“这个不难,告子已经先我不动心了”
公孙丑问“不动心难道有方法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为了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也不退缩,双目被刺也不转睛;但他觉得,受了他人一点小委屈,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人鞭打了一般;既不受平民百姓的羞辱,也不受大国君主的羞辱;把行刺大国君主看得跟行刺普通百姓一样;毫不畏惧诸侯,听了恶言,一定回击。
孟施舍是这样培养勇气,他说:‘把不能取胜看作能够取胜;估量了势力相当才前进,考虑到能够取胜再交战,这是畏惧强大的敌人。我哪能做到必胜呢?能无所畏惧罢了。’
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人的勇气,不知道谁强些,但孟施舍是把握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在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的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公孙丑说:“请问,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曾说:‘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必去寻求道理;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于意气。’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意气,这是可以的;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寻求道理,这不可以。心志是意气的主帅,意气是充满体内的。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所以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
公孙丑问:“既说‘心志关注到哪里,意气就停留到哪里’,又说:‘要把握住心志,不要妄动意气’,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能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专注的结果,反过来也使他的心志受到触动。”
个人看法:
孟子与公孙丑的这一段精彩对话,从不动心,讲到如何培养不动心的勇气,在讲到什么才是真正不动心的要诀,这个要诀就是持其志,勿暴其气,怎么做到这一点了,那就必须做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
我的感悟是,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正确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框架下,必须要有自己的道德边界与底线。一个人追求功名利禄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在内心审视面对的这个发展机会,与自己所秉承的道义、所追求的方向是否契合,如果契合,我们就要毫不犹豫的追求。如果不契合,在大诱惑,我们也应该做到不动心!怎么样做到不动心呢?那就是持其志非常重要!
在现实面前,不动心真的很难,见到美女,不动心?见到帅哥,不动心?见到发财致富的机会,不动心?见到可以平步青云的高升机会,不动心?如何把握不动心的分寸?这个很难!我们苦苦追寻而不得的东西,突然非常廉价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难道我们不动心?
孟子这么厉害的圣人,也只是说我四十不动心,说明孟子在四十岁之前,也和我们一样,面对富贵功名,经常蠢蠢欲动,相信经历了一段波折,发现,不符合原则,不符合自身价值观的东西,都是不值得去动心的,为此,孔夫子告诫我们“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色-斗-得,是最容易让一个人动心的三个诱惑,如果不经历过修炼,一个人是很容易迷失在其中。如果不好好修炼,有几个人在“色-斗-得”面前不动心,不栽跟头的?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60:我四十不动心
2018-7-23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