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繁华
来深圳的机会不多,最早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未来参加第二届住交会,当时万科是主角。亲眼近距离见到王石,晚宴上他上台致辞演讲,我就在靠前排的圆桌,很是激动。
后来几次都是出差,匆匆而过。
这次来深圳开会,工作结束,多呆了两天,非常自在。有几点感受:
1、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手机上随便选择了福田区的一家亚朵s酒店,其实约见两位朋友,他们离这都很远。但是,相见顺利。酒店大店与星巴克一体,共用休闲区间,有一面墙柜摆上图书,特别喜欢。这里的星巴克空间并没有内地那么高端气质,反而很亲民,家常化。没有距离感,不必过分端着。没事的妈妈可以给手机充电,发会呆;快递小哥也可以坐下来歇会,不必局促。
2、下午去繁华的万象天地。年轻人的天堂,满街都是自拍和街拍的女子。城市妆点了她们的梦,她们也妆点了城市的风景。这里的物价不低,消费很旺盛。大牌云集,商业空间品质感很强。
3、晚上回到新洲街附近,往生活区逛。高楼大厦的背后,才是真实的人间繁华。小店一家紧挨一家,家家灯火通明,小吃花八门,杂货目不睱接。一家小馆的墙面是巨幅宣传“客家三及弟”,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讲的是清朝状元林召棠用猪肝、瘦肉、猪肚子(或猪粉肠)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汤由此而得名。这道小吃在客家地区,尤其是梅州蕉岭县,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可惜自己点了一份酸菜鱼,味道还很满意,米饭是单碗独立蒸煮的。及弟汤等到明天再来吧。
4、吃饱步行,匆归的人们在热闹的喧嚣声中也会在熟悉的店门停顿,只有快递小哥的身影与车速,永远冲刺在线。很多小店并不是当地人在经营,修脚、剪头隔几家就有,手艺店生存不容易。
5、转了一圈,出了社区烟火,来到大街上,只见对面的工地,巨型施工塔吊长臂用霓虹灯带装饰,左右旋转着还在施工。可见深圳速度还在,工地晚间施工抢的是时间,内地很少看到这种景象。
6、好奇地转到社区里面,感觉进了城中村。密集的楼栋,狭小的过道,一楼全部都是小店。楼与楼之间,开窗即能面对面。在内地风光的零食专卖、饮品专卖,在这里的村子里全部都能看见。门外四处散坐着聚堆打牌的老同志,他们算是少有的慢节奏族群。
一圈转完,感受密集度很高的城市,必须用钱来解决生存问题。房产中介上张贴的广告,一个小小的90平米的房子,随便就是500万往上走的价格。
不过,四处都能听到球场上欢乐的声音,有大人的,还有小朋友的。他们的欢乐,向城市宣告着: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