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泥土味道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杨子升

步出楼道,一阵凉意袭来,清新、干净,不杂一尘。地面斑驳,几片干,几片湿,还有三两滩浅水。道旁几株树木,如同被染过一般,愈发青碧。寒风忽起,一股气息窜入鼻腔。 

那是雨后泥土特有的芬芳,既有泥土的甘甜,又带着雨水的微咸,沁人心脾。这是每一场雨对于人类感官的馈赠。或许也是泥土最具诗意的时刻,扑鼻的田园气息,可遇不可求。曾经每场雨后都能够享受的清香,在不知不觉间淡出我们的记忆。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触碰到这样的气息。

泥土,离我们越来越远。

人们想远离泥土,把泥土当成肮脏来驱赶。家中一尘不染,道路一尘不染。现代的文明掩码着原始的泥土。忽想起有一天意图给花盆添些土,打算出门找个地方挖点土。对于普通的植物而言,黑土是比较好的,比较肥沃,和植物的生长环境比较匹配。如果是生长在山上的植物,必须得用黄土才行,不能用田里的黑土。转念一想,何处才能找到泥土呢?便怅然作罢。

上课跟学生讲到“化作春泥更护花”,好像现在正是春天,但是春泥又在哪里呢?花落成泥,这样的画面诚然也只能在诗中见得了。过去的寻常画面,今人想要领略一番的话,得择个假日,千里奔赴公园、花山。然而,去到之时,那份赏花的初心,或许又被人山人海给挤丢了,又或许被相机攫去了。

四月,天渐转热,总让我们恍惚觉得已经到了酷暑。为何总会这样错乱。我想应该是找不到春天的气息吧。上月仅仅有几次在路上偶遇到绽放的花朵,也只是那几次触碰到了春天的气息。古人如果到了这样的境地,或许要含恨离去。这时,想到人们难以作诗,也就觉得不难理解了,毕竟连“春暖鸭先知”的“鸭”都见不到了,又有谁能够向我们报春呢?又有什么生灵能够激起我们内心的诗意呢?十里桃花,百花争妍的情形,还得求助古人,才能见得。渐渐的,也就只能感受到夏天的炎热与冬天的寒冷了。当然,前提是你需要在室外。否则,我们又如何得知寒来暑往。

季节就这般被我们淡忘了。当我们谈论季节、谈论春种秋收时,人们只能去回忆,孩子只能去理解。这一切都成为无法触及的虚空。然而,这一切本都在我们脚下。每一片土地、每一粒尘埃背后,都蕴藏着这力量,但是,我们却无法与它亲近。儿时,最欢快的场地是两个,水与泥。水中自由、清凉。泥土,柔软,变幻万千,无处不在,有亲近柔软。每一寸泥土都能孕育生命,每一寸泥土都有着独特的芳香。可惜,困在城中的人不会懂。泥土不会成为他们的玩具,泥土不会成为他们的朋友。泥土已经被抛弃。

我们带着对科技的膜拜,将泥土视作污浊之物,弃而远之。

带着对于文明的独断定义,人们渐渐远离了自然,走进楼林里,骄傲的建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再象征性的摆放几株树木,冠名为“美化环境”,而这些树木也便成为氧气的制造者,别无它用了。

随着泥土的气息的渐渐远去,我们的灵魂也日渐干涸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