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书评汇

《认知觉醒》读后有感

2023-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Neymar10

    认知,是人与客观世界链接的核心与关键。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的价值 都是由人们的认知所赋予的。就像蒙娜丽莎画,它之所以珍贵与伟大,是因为人们的认知觉得这幅画精妙,具有昂贵的价值;又如路边的一颗普通石头,放在野路旁,它就是毫不起眼的一颗石头;但若把它立在教堂旁,旁边再放几个神的画像,前面摆一个盛放钱币的碗,这块石头立马就似乎被赋予了链接人世与神世的作用与价值········…….认知同样决定着我们看待世间万物的方式与维度,决定着我们行动的途径与策略,所以认知的高低将众生分成了三六九等。

而建立一个完善,可持续完善成长的认知体系是极其重要的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作者周岭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一遍人体的大脑结构以及特点和运行方式,再由此出发,具象到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行动改变中。按照这个逻辑,我想依次梳理一下的感想与思考。

首先,是大脑的结构,我们的人脑可以抽象的分为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前两者又可称为潜意识,它们占据几乎八成的人脑,其运算能力强大,但感性,趋向避难趋易,不易控制;而理性脑运算能力弱,但客观理性,思考能力强,主观控制能力强。人们天性的欲望与弱点大多来自原始脑趋难避易的特性,而又因为它们的能力更强,主导地位更明显,所以在我们做出选择时,会导致这样有趣的现象:原始脑本能的欲望选择了舒适与懒惰,而理性脑非但难以阻止,反倒会给原始脑做出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就比如,你大早起来的,神清气爽,却本能的选择拿起手机刷起了抖音,转眼一上午过去了,正当你感觉荒废与虚度光阴时,脑海中有一个声音说早上就休息一下吧,这样下午也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写作业时,拿起一旁的手机看一下,就说再看最后一下就开始好好写作业,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是大部人的写照,也是我们常人与成功人的差别所在。常人用理性脑善于思考和理性客观的能力却去用来为原始脑惰性的欲望选择做一个能说服自己的解释;但成功人却非如此—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原始脑趋向欲望的本质难道不是获得快乐的那种满足感吗?既然这样,我们只要让原始脑同样获得满足感就可以了。但是,直观的用理性脑和原始脑抵抗,去遏制它不要去堕落欲望是很难得,意志力很难长久坚持,所以倒不如去用理性脑协调----我们先去学习二十分钟,之后再去玩手机。这样一来,在前面二十分钟内,我们的原始脑和理性脑会一同合作,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同时也会得到之后玩手机的满足。主动去休息,而非一味的靠意志力坚持去低效率的学习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当然,如果你足够强大,可以将原始脑满足快感的感觉的途径转移到学习工作之后带来的知识或成长的改变上来,这样既可以满足原始脑,又可以省去玩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需要主动的去休息。玩耍是为了满足原始脑,而不是为了休息,两者目的与概念不同。

其次,还有元认知,潜意识等等概念。在了解了人脑的具体运作方式并搭建起一个适合自己,有闭环回路,可以持续自我更新学习的认知体系之后,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看待与解决问题的维度方式,才能做出提升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在书中的下篇中,作者着重围绕着如何做出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进行了方法与理论的阐述与分享,就如读完一本书,即使你忘记了所有的内容,但如若你只因为书中的任意观点而做出了一个改变,那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胜过你读百本书却什么也没有改变。在这其中,作者多次论述了舒适区边缘拉伸,主动休息,多角度看问题,早冥读写跑等等具体且有效的实操方法。

书中提到一个观念,说明你学会一个知识的关键在于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去教授另一个全然不会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你能否从这一个知识点尽可能多的关联到自己的知识库,从而引发新的思考。所以,我现在不想再陈述书中的观点,我想关联一下我的知识库。

首先是,底层逻辑。书中提到费曼的学习法,就是将一个难解的复杂道理可以用一个生动形象的例子类比出来,让常人也可以轻易的理解,这就说明你充分理解与掌握了这个知识。这非常有道理,但我读完后联想到了老子说过“万物原于一”,“万变不离其宗”等话----为什么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道理用一个生动简单的例子类比出来,一个复杂的道理必然会有对应的生动例子可以类比吗?答案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万物原于一”,世间万物本身就遵循着同样一个规律而运行,大到宇宙,小到花草,都是如此。之所以看起来千差万别,只不过是呈现的形式不同罢了,但其背后的本质规律是一样的。比如生命周期这个规律,小到一花一草,一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大到一个朝代,一个国家都要经历建立,繁盛再转衰,最后灭亡更迭的规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待世间很多的事物会下意识的感觉很相似,有共同性,也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因为它们本身就遵循着同一个道理和规律啊!当然,具体的道理很难清晰的言喻,可能是老子所说的道的其中一部分。想到这里,我又有了新的关联----物理和老子。爱因斯坦和老子两者本质都是在探寻世间运行的本质规律,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和形式表达了出来,但本质是一样的。比如,小到原子有核外电子围绕着,大到地球有月球环绕着,这都与阴阳图有着形式上的相似;当然,这样讲你可能觉得我在玩笑,没有说服力,但请你换个角度再重新思考一下—--单单看原子和地球,原子下面还有中子,质子,夸克·····……..而地球上面还有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好像小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小;大也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大。那么,最终它们可能会像莫比乌斯环一样交织到一起,也就是说大到无穷尽和小到无穷小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并没有两样。这好像也能联想到数学上正无穷的符号和成语“物极必反”。那么,同样也符合老子万物源于一的观念,大和小就像阴阳图中的阴和阳互相交织,缠绵不断,你为我,我亦为你,相辅相成,最终达平衡。当然,这个关联的例子不够科学,也不全面,只是我从世界遵循同一个运行规律这个底层逻辑出发所关联出来的一个结论。但目前来看,怀有这个观念和角度去看待问题,会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和维度。

其次是,修炼。印象中的修炼之人都是仙风道骨,它们克制的是人天性的七情六欲,又如有言“人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但从情绪脑和理性脑的角度来看,我想单纯的靠意志力让理性脑与情绪脑的欲望所抵抗是及其困难且难以长久持续的,所以古往今来的修炼之人都是这么强大的吗?似乎可能不是,我觉得七情六欲只是情绪脑获得满足感的手段,而非死死绑定再一起的,所以我们只要将情绪脑获得满足感的手段进行转移,转移到更高维度,而非盲目一味地去抵抗,我想这似乎是修炼的目的。比如,在生活中遇到一个问题,我们本能的反应可能是烦躁,抱怨以此来发泄不满,使情绪脑获得快感;但倘若我们换一个视角,放平心态,客观审视并积极去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情绪脑获得快感的途径来自于自主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上来,同样可以以心平气和的心态而高效的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修炼之人,看起来像是没有情绪,遇事波澜不惊,丝毫不会被扰动,不是因为他们克制了情绪,而是转移了情绪。

最后,是改变。纸上谈兵不如实嗜一兵,看了再多的书,懂得再多的道理,而不去做出一点改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哪怕读完一行字但是做出了一个实际的改变也要胜过读完千本书而什么也没改变。所以,实际行动做出改变非常重要。有太多的人,心比天高,但却只是纸上谈兵,最后也不过芸芸众生。人生是单线程的旅程,没法再来过,难道你真的不好奇山顶的风景如何吗?不向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气灵绝吗?真的甘愿泯然众人?甘愿花甲之年却只能在月下一人饮酒熏烟感慨:”要是当年我……就好了“吗?真的不想在人世留下一丝自己的痕迹而非云烟过客吗?如果不想,就去行动。不要说明天再开始,就从现在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