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48:在职场中,多讲“礼”,少讲“理”

2024-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言大帅

学习内容:

【原文】

己巳,上享太庙。

壬申晦,日有食之。

帝以天下用律者多踳驳,罪同论异,八月甲戌,制:“诸州死罪,不得辄决,悉移大理按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

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庙。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己未,新义公韩擒虎卒。

十二月乙酉,以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素性疏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余朝贵,多被陵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不如颎远矣。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仆射,弼仍为将军,甚不平,形于言色,由是坐免官,怨望愈甚。

久之,上下弼狱,谓之曰:“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昌言曰:‘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

弼曰:“颎,臣之故人;素,臣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

公卿奏弼怨望,罪当死。

上曰:“臣下守法不移,公可自求活理。”弼曰:“臣恃至尊威灵,将八千兵渡江,擒陈叔宝,窃以此望活。”

上曰:“此已格外重赏,何用追论!”

弼曰:“臣已蒙格外重赏,今还格外望活。”

既而上低回数日,惜其功,特令除名。岁余,复其爵位,上亦忌之,不复任使,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

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

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

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原文华译】

1 七月二十五日,皇帝在太庙祭祖。

2 七月二十八日,日食。

3 皇帝认为天下掌握法律的人多有乖错,同样的罪,判决却不一样,于是在八月一日,下令:诸州死罪,不能自行处决,全部交到大理寺复审,审查完毕,然后上交尚书省奏请裁决。

4 冬,十月十日,皇帝在太庙祭祖。十一月九日,在南郊祭天。

5 十一月十七日,新义公韩擒虎去世。

6 十二月十四日,皇帝杨坚任命内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专掌朝政。杨素性格疏阔,能言善辩,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全凭自己心意,朝臣之内,颇推崇高颎,敬重牛弘,厚待薛道衡,而蔑视苏威,其余朝贵,大多被他凌辱。杨素的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识度,就远远不如高颎了。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认为功名超出朝臣,每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贺若弼心中不平,形于言色,因此被免官,而心中积愤更甚。

过了很久,皇帝将贺若弼下狱,对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你总是公开宣称:‘这二人只会吃干饭而已!’这是何意?”

贺若弼说:“高颎,是臣的故人;杨素,是臣的舅子。臣知道他们的为人,确实说过这话。”

公卿们上奏说贺若弼心怀怨望,罪当死。

皇帝说:“大臣们依法做出判决,你可自己提出活命的理由。”

贺若弼说:“臣仗恃陛下威灵,将八千兵渡江,擒陈叔宝,希望能以此求活。”

皇帝说:“这已经格外重赏,怎么又拿出来说?”

贺若弼说:“臣确实已蒙格外重赏,但如今还格外求活。”

既而皇帝犹豫数日,爱惜他的功勋,特令只是除名。过了一年多,又恢复他的爵位,但是,皇帝还是不信任他,不再任用,只是每次宴会的时候,对他还是非常优厚。

7 有司上言:“府藏全部储满,没有空余的地方,粮食都堆积在走廊大厅了。”

皇帝问:“朕既已薄赋于民,又对功臣大加赏赐,怎么还是越积越多?”

回答说:“收入总是多于支出,略计每年赏赐所用,最多数百万段,对库藏并没有影响。”于是再兴建左藏院以积储。

皇帝下诏说:“宁愿积储于民间,不要藏在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减去三分之一,军人家属减二分之一,差役全免。”

当时天下户口每年增加,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多,衣食不足,皇帝于是向四方发出使节,均分天下之田,一些土地狭小的乡,每位男丁才分到二十亩,老人和少年分到的更少。


【学以致用】

01,关于贺若弼的行为思考几点:

1,在职场中,多讲“礼”,少讲“理”

礼,不是指礼貌,而是规矩,是人性,是人文规律

只要你不处在权力金字塔尖的位置,你向上级讲理,很多情况不仅行不通,还会引来灾祸

比如,向老板要薪酬这种事情,要么老板暂时性妥协,要么是你离开。

杨坚对贺若弼还是好的,没有做出良弓藏走狗烹的事情。

2,自命不凡是一种病

贺若弼就有这种倾向。

 不管是之前与韩擒虎争功,还是公开说杨素与高颎只是个吃干饭的话,这些都说明了他的这个人性特征,

职场中,你可以瞧不起谁,但是却不能说出来

贺若弼觉察不了自己的这种性格,也管不住嘴,最后也因此成了杨广杀他的理由。

3,不服就干,创造功劳换报酬,换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如果老板给的评价低了,你认为不合理,要么以后不合作,要么在创造新的价值前重新谈判。

但就是没必要把自己心思停留在过去,以过去的功劳来多次索取回报。这种行为没有意义。

02,关于隋朝的这次均田,这是个税政问题,关乎到治理,有些思考还得求证下,先做个记号,以后再分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