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过十年,它却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8年世界发生了很多大事儿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2008年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危机
2008年美国民主党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01
2008年的我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儿,2008年我参加了高考,以至于10年之后的现在我仍然觉得,高考是我这20几年来遇到过的最难的事儿,更是我坚持做过的最棒的事儿。
十年前,从不敢想象,我能一路走到今天并且成长为现在的样子,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记得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寒门贵子》的演讲中说,她们家不算寒门,因为她们家都没有门。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家也没有门,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算太夸张。父母的文化水平仅限于小学,对于供我读书这件事情也并没有多励志,时隔多年据我分析,之所以一直供我读书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家里只有我和妹妹两个女孩子,没有养儿子的经济压力;其次,在重男轻女的传统中,父母需要通过我们两姐妹读书长出息而扬眉吐气。
我的家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山村,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到头来还是要嫁到别人家。”不知道那个时候有多少女孩子被这样荒谬的想法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我初中的同桌F姑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F姑娘在我们班级的成绩排名第三,而那个时候我的排名是被她甩掉几条街的,几乎是排不上名次的。初中升高中的时候,F突然和我说她要辍学出去打工了。被问及原因的时候,F说自己还有一个哥哥,哥哥将来要娶媳妇,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她读书。我到现在都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小的年纪会有这种老成的想法。我真庆幸,我有一个妹妹,而不是一个弟弟或是一个哥哥。
因此,家庭的客观因素使得能让我读书这件事情成为了可能。
然而,读书这件事情对于我而言依旧并不容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小孩,甚至可以说是笨。高三以前的学习全凭直觉,毫无章法可言。能够坚持一直读到高三没有辍学,也不是因为我有强大的不放弃信念,完全是基于被动的惯性,并且我一直没有想好如果我不读书了,我应该去哪里的问题。
02
我读的高中是一所位于镇上的普通高中,从历届的高考光荣榜来看,历史成绩最好的也只是很多年前一个没有见过面的学长考取了四川大学,除此之外,可能10年间会有零星的学生能够考取带有“本”的大学,这些能够考上带有“本”字的大学的学生可谓是我们那个时候的凤毛麟角。很显然以我当时的成绩来看我不属于“凤毛麟角”之一。
2008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比起其他同学的奋进,我更多的是新奇,对于高考这件事情的新奇。
高考结果对于我而言意料之中,对于别人而言意料之外。我的成绩过了当年河北省的三本线,一时之间默默无闻的我还在村里引起了一丝“小轰动”。因为,我竟然考上了带有“本”字的大学,三本也是“本”。
也或许是高考成绩考没有差到没必要复读的地步,而我又必然读不起三本,因此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复读。
复读在我们那个年代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受到软硬件条件的限制,高中三年的学习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完全考不上一个二本及以上的大学的。
因此,复读对于和我一样的学生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机会,有的人甚至会为此复读两年或三年。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高四一年的复读生活,我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没有特别大的压力以及紧迫感,也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状态,高四那年我忽然开窍了。很多原来死活都学不懂的知识,忽然全都学懂了,感觉自己的脑子被开了光。
经过一年的复读,2009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高考的结果就是我成为了“凤毛麟角”之一。分数线过了河北的二本线,但这并不能让我多自豪。因为以这样的成绩仍旧不能读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大学。退而求其次,我报了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二本的预科班。
现在想来,如果起点很低,但依旧想挣扎着变得更好,那就只能选择曲线救国。
也许和大部分人比起来,我的自身条件欠缺了太多,如果想迎头赶上,除了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就只能拼时间。别人用了3年的时间走的路,我就必须用5年才能勉强跟上。
但是没关系,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远来看这多出的两年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两年或许会改变我的一生。
03
读了预科之后,我一度是自卑的。整个寝室六个同学,除我之外,都是毕业于重点高中,只有我是毕业于一个镇上的小的普通高中。上了大学之后,仍旧有些自卑。
听着身边的同学叙述自己的高考成绩“我就差3分,就去了某某重点大学”“我的成绩是一本的分数线,当时填错了志愿,才来到这个学校”“我高中前两年都是玩过来的,高三那年开始学习,然后就考进了这个学校”类似的情况数不胜数,相比之下就只有我一个人,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勉强考上了这个大学和他们站在一起。
时隔10年,现在的我仍旧想不明白,为什么高考这件事情在别人那里就是那么的毫不费力,但却是我这20多年,做过的最艰难的事情。
刚上大学的时候,常常午夜梦回到自己的初中时代或者是高中时代。梦里的自己全身都是抗拒的,那样的经历不想再经历一次,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我实在没有重来一次的勇气,甚至也不愿意去回忆。
大概到了大学,脑子被完全开了光。大学几年的课程毫无压力的全部修完,毕业时综合成绩排名专业前十,并且考取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的研究生。
04
截至现在,研究生毕业将近一年,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这远不是终点,这只是人生开始的一个新的起点。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在某种程度上我并不否认这种说法。这个世界确实是不平等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
但又如刘媛媛《寒门贵子》的演讲中所说“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励志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这是一个好时代,因为他会给那些努力上进的人跟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许这个结果回来的晚一点,慢一点,但最终只要这个结果是好的又有何妨?。
《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有所了解。该记录片分别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英国小孩,有的是上层社会,有的是孤儿院,从他们7岁开始,此后每隔七年,导演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小孩,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以7年作为人生的一个节点,记录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各自不同的人生状态,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不同的人生轨迹。
到了影片的最后,我们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小孩,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由此可见,命运之手还是会有落网之鱼,而且这条落网之鱼的概率为1/14,并非小概率。
最后借用刘媛媛《寒门贵子》里的一段话,送给那些正在奋斗的路上的人们。
或许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他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