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吉祥花园地
乡愁

                文/吉祥花

谈到村子,说起小时候,我总会想到几样家常饭菜:糊糊、糕、豆腐。

那是五六口人一个大铁锅,熬玉米面糊糊。早晚都喝糊糊。冬天清晨的睡梦中隐约听到妈妈拉风箱的声音。上学前喝了糊糊,浑身暖和,减弱了风雪的冷。晚上饥肠辘辘,心里有点急。妈妈不急,她说糊糊要熬三滚才好喝。我常常从她隐现的表情里看到糊糊的火候,妈妈的脸上露出一种轻松微悦时,糊糊可以出锅了。那时小小的肚子,我总能喝掉两三碗。喝第一碗时,嘴唇沿着碗边吸溜一圈,一碗糊糊几乎就见底了。我现在还常喝糊糊,是一种内心的真情眷恋。现在喝的糊糊,是炒玉米面和炒豆面混合的,自然比小时候生玉米面熬成的糊糊味道香得多,但每次喝一碗,觉得很饱了。

在外地读书几年,白米粥没有冲淡糊糊情,反而更加依恋。

小时候早晚喝糊糊,中午吃糕,村民的老习惯。其实也只有这么吃,没有更多饭食可选。家乡的糕有三种:红高粱糕、白高粱糕、黍子糕。听大人说红高粱糕吃多后,肠干难大便。我小时候已经很少人家吃它了,白高粱糕普遍。白高粱糕颜色呈暗紫色,口感发涩,所以心里总回味黄糕(黍子糕)的筋甜,总盼望过节吃一顿筋甜的黄糕,以炖肉做菜,美美地吃。至今我仍觉得黄糕蘸炖肉汤是最上等的吃法,否则心里会觉得委屈了糕中精品。

俗话说: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可想而知,糕属于硬饭,由于肠胃不好,我现在很少吃它。但常想起童年岁月,放学后铲一铲冷糕,然后抹上油盐,几口吃掉,那香甜的滋味至今口齿留香。

早先年豆腐在农村算是一道好菜,不是天天吃的,只有时间长了或者来客人了才吃。白菜熬山药是家常菜,偶尔奢侈一次白菜熬豆腐。因有了豆腐,白菜也上了档次。吃糕用豆腐做菜也是农家好饭菜。豆腐有种上等的吃法:切成小块油炸。但自家很少吃,常常当做礼品送给亲戚朋友,或者过年请客当做佳肴摆上桌。后来离家在外也吃豆腐,但不比老家豆腐的纯和嫩,也没心情再吃。有的是因水质不同,有的是卤水点豆腐。偶尔让村里人带些炸豆腐冻在冰箱里,当做稀罕儿吃一顿。毕竟不如守着村子吃新鲜的满足口味。

现在走进村子里,柏油路、水泥路代替了乡村土路,砖瓦房取代了土窑洞,有线电视、无线网接入村户,一个科技新农村呈现眼前。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幅度提升,白面、大米、鱼肉,再不是只可以想象而不能吃到的饭食,家家富足,日子红火。虽然现在也还喝糊糊、吃糕、吃豆腐,而且都比过去精细的多,但吃起来却少了旧时的满足、快乐,而多了随意和寡淡。

乡愁 乡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