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周

2019-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你本大王

观《徒手攀岩》

这部电影记录的是一名职业攀岩者Alex,徒手攀上终极目标——酋长岩的全过程。在这期间,他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他表示,自己这样做并非为了进行预演,而是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

我一直喜欢的是那种情节易波动我心情的电影,或者动画,所以我很少看纪录片,记得唯一看过的一部叫做“寿司之神”虽然我很喜欢寿司,可最终仍是没有看下去。这部纪录片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并且还是在电影院里看完的,全程高度紧张。

第一点,我想到了的是在一段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在开始要做好前期的准备,计划,战略布局,其次拆分目标,分成有限个自己能确保完成的小目标,最后practice,practice…不断地让自己练习,熟练,那些出现过的畏难心理,惧怕心理,要全部在practice里面尽量避免。

说起来很容易,好像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样,可是who practices,who knows。

第二点,我想到了“极致感”,去年听了一场考研讲座,里面老师提到过“极致感”,老师的神情,动作,语气都很到位,莫名的冲动和感动涌上心头,对吧,考研人需要这种极致感,特别是那种非985名校不上的人。可是过了几天那种感觉就消失了,甚至他好像不曾出现过一样。而看完这部电影,这种极致感又重新唤醒,那种对于热爱事物的一种极致的追求,着实让人赞叹,有时候还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为了大目标做过什么。

影片中Alex脚踝和脊椎压缩性骨折过一次,在康复的时候,还强烈要求女友带他去攀岩练习,也许他的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的攀岩攀岩,向上向上,如果某天他不攀岩了那么这种意义就失去了。

第三点,我想到的是“专注”,豆瓣上有专业人士对此片做过点评:

作者:comple(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9693862

这条路线一般是三到五天的多日传统攀,要用吊帐挂在上面睡几个晚上,不过Alex只用了3小时56分。技术上主要是slab和crack:前者指内斜角度,注重平衡,一般手点脚点都极小,很依赖摩擦力;后者指以岩石缝隙为主要攀爬特征,是传统攀中最有代表性的。个人的感觉slab是爬起来最没有安全感的,难以想象在几百米的高处free solo一大块光滑的slab是什么感觉。

这算不算一点?

乍一看并没有看明白,当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才想起来,影片中有一段路程是主人公最惧怕的路,因为只有手指间的替换和腿的发力才能越过去,这张图就是那一段路程中,Alex手指的细节图,你说这算不算是在光滑的墙壁上攀岩呢?

有句话“当死亡逼近的时候,你无法做到不专注”说的就是Alex自己吧。而且他自己也说过,他想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当登上顶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物无法代替的,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

感触真的蛮大的,想看但不太了解攀岩的人可以先百度或者豆瓣一下做一下科普。愿我们都能找到让自己放手一搏专注的事业并在其中享受我们的极致感。

做好practice工作,让自己为了大目标也真正的付出努力。

up up up! prefect! free solo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