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心悦疗室创业、认知

你为什么勤劳却不富有

2018-07-16  本文已影响59人  财菲学院

陈志武,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现受聘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t01c7bbadfa5dbe0687.jpg

前几天刚学完陈老师为期一年的付费课程,能听到陈老师的教诲,非常荣幸,这一年收获颇丰。他让我认识到金融的历史和现状,金融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金融知识实现财富收入。**

下面我把陈教授在我学习的课程开班前的讲话分享给大家:

巴菲特曾说:“如果到了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得时候也赚钱,你就太失败了!”

真是一语中的!你可能会问,巴菲特说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资产、股权可以24小时赚钱,所以如果你只是靠月工资,没有投资、没有财产性收入,那么你很难富有!

巴菲特说的是“无产不富”的简单道理,这就是为什么不管你是学生、老师,还是医生、护士、工程师、科学家、官员、文艺工作者,不管你的职业和身份是什么,你都应该学习金融、熟悉金融,让金融帮你在睡觉得时候也赚钱,而不是让财富绕开你走过!

传统财富观

为了进一步理解巴菲特讲的道理,我们先从中国人的财富观念谈起。

过去很多年我们一直坚信一个信念:勤劳致富。勤劳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我们也习惯于以勤劳而自豪。

所以,父母和长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要有一份硬本事,要专注自己的职业,再加以勤劳,你就会富有,就会成功!

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即使你是职场上的佼佼者,哪怕你一小时收入500元,一周20000元,你一年下来总收入也只是104万。

这虽然算高收入,但是,按照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在北京买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可能需要七八百万!因此100万收入很难说太富有。

硬工资可以使你的日子过的好,但是富不起来,无论你每个小时、每天或每月收入多少,只要是按劳动时间乘以单位时间工资来计算你的收入,你就难以超越小康太多。

道理在于,你跟别人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一辈子工作的时间就几十年。看着钟头苦干,不是致富的理想道理。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奇迹,现在中国的财富多了,但是如果你搞不懂为什么财富多了,也搞不懂今天财富的内涵是什么,那么财富照样跟你不沾边。

你知道,在没有金融市场的传统社会里,财富是一个狭义的东西,只是过去剩余收入的累积,所以量很少。

但是今天说到的财富是过去收入和未来收入的总和。之所以能够把预期未来收入也包括在今天可以再投资的财富里,完全是因为有了资本市场!

马化腾身家可能近2000亿,王健林1000多亿,等等,这些都是天文数字,是过去的中国人难以想象到的数量级,也可能跟你我的关系不大。

但是,他们的财富不只是过去收入的累积,而是他们公司未来收入的体现,既然未来收入能以这种方式变成今天的财富,那么,财富量当然就多了,因为未来几乎是无限的!

也正因为未来是无限的,也提供太多想象空间,金融泡沫、财富泡沫就难以避免,金融危机和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会时有发生。

对你来说,学会正确利用金融帮你致富、帮你做事,就非常关键。否则,就容易出现金融市场平时没让你赚钱、危机的时候给你带来一大堆损失的局面。

你可能会说:“上面说到的马化腾、王健林都是靠创业而成为亿万富翁的,金融对他们当然有用。可是,我今后不去创业。那金融对我有什么用呢?”

对于工薪阶级的你,不仅要有资产、要有金融投资,而且应该运营好自己的投资,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就以美国的经历为例,如果以1925年底作为起点、2014年作为终点,假定当初你有1万美元做投资,而且每年利息和分红都重新投入同样的金融产品,那么,过去89年里,如果一直把钱投在短期国债里,到2014年变成21万美元。

如果一直投资在小公司股票里,也就是小盘股,到最近你会有2亿7千4百19万美元!

所以,不同的投资安排,收益千差万别,风险和其他指标也大为不同。所以,不管你从事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学习金融逻辑、把控好投资。


扫码关注 推荐给你愿意携手进步的人

请一定记得把你的时间

用来成为更好的你

记得这是个让你增值的公众号

imag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