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书房117:如何设计成长底线
成长底线设计的三条原则:
1.占领所在行业的战略咽喉
2.挖掘业务护城河
3.构建客户基石资产。
————
成长底线设计原则一:占领所在行业的战略咽喉
首先,我想提出一个原有的竞争战略中没有的概念——战略咽喉。找到战略咽喉是构建成长底线的第一条原则。如果我们能从企业的战略实现、战略控制中找出一个关键环节,一旦企业掌控了这个环节,事情就能产生质的变化,哪怕其他布局效率滞后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这个环节就是“战略咽喉”,或者可以将其比喻为“蛇七寸”。
我举一个关于“战略咽喉”的例子。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克罗拉多大峡谷,居住着一群印第安人。2005年之前,这些印第安人主要靠着在大峡谷中唱歌、跳舞等为生。而2005年,印第安人突然想到:只要在这个观光风景最好的地方设一个关卡,收取门票,就再也不用辛苦地跳舞唱歌了。后来印第安人开始实施这个计划,建造了今天著名的大峡谷“天空步道”,门票价27美元,平均每天能接待10 000名游客,于是他们有了源源不断的收入。印第安人把握住了大峡谷观景的“战略咽喉”,实现了对以前业务模式的颠覆。
从“战略咽喉”这个概念来看,我们就能非常好地理解为何一些互联网企业的估值用“市梦率”来表示了,能够理解百度为何执意要花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能够理解当年360与腾讯端口之战背后的意图,也能够理解腾讯今天的市值。从“战略咽喉”去看业务的成长底线,你就明白只要你掌控行业中的一些关键环节,你的业务就可以顺利地展开,并取得良好的发展。
在前互联网时代,商业的战略咽喉主要体现在对线下的控制上,最典型的就是零售流通巨头,它们以客户流量来“挟持”供应商,沃尔玛、苏宁、国美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些大型渠道商拥有大量消费者,而供应商若想接触到消费者资源,就不得不经受渠道商的盘剥,甚至渠道商会拿着供应商的钱跑马圈地,或者以现金流进行其他投资性业务,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类金融”模式,因为它们控制了“人流”。
而“战略咽喉”往往会随着客户流规模的变化而转移。在PC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厂家在网上直接销售商品,最开始由于“人流”规模的限制,难以对线下产生根本性的冲击。而随着淘宝、京东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诞生与迅猛发展,人流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人流聚合点的电子商务平台掌握了“战略咽喉”,这也是近年京东、阿里巴巴能够在美国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原因。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线上流量规模超越了PC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作为“人联网”的本质显现出来,“战略咽喉”的争夺不仅体现在流量的入口与流量的规模,还体现在与消费者联结的时间——谁占领了消费者的时间,谁就相当于成了消费者器官的一部分,所以此时微信的价值得以凸显,就是基于它对消费者时间的占领而实现的。用更长远的眼光看未来,万物互联将使“战略咽喉”再一次更替,比如互联网冰箱。目前已有公司能让互联网冰箱依据冰箱内的食物情况帮助人们来购买新的食物,对过期食物进行报警。万物互联的实现,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智能时代,“连接+智能运算”可以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战略咽喉”。我们以大数据行业为例,这个行业中有一个核心的“战略咽喉”就是数据源的获取,如果缺乏对数据源的控制,后面的数据分析将是空中楼阁。如果说从事大数据是挖矿,那么数据源就是矿藏本身,所以从事大数据行业的人都知道,有数据源的公司是好公司,是有卓越价值基础的公司,比如大数据行业的创新型公司TalkingData。
TalkingData最开始专注于提供对移动应用产品数据的基础统计分析的产品与服务,成为专门针对开发者的服务平台,其App Analytics(移动应用统计分析)于2012年4月正式上线。这是一款服务于移动应用软件公司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主要功能是满足移动应用的日常管理与运营方面所需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渠道评估等需求。这个时候TalkingData的模式比较简单。
成长底线设计原则二:挖掘业务护城河
上文提到,好的公司,是能够“构建持续交易基础”的公司。如果我们继续展开“好公司”这个话题,就会自然过渡到挖掘好公司的不同判定维度。善于挖出好公司的人,首推沃伦·巴菲特。从当初投资可口可乐、皮鞋厂,到进军美国运通信用卡,从把大量资金注入铁路、航空、加油站等运输行业,到投资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63年的投资历史中年均回报率达20.9%。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刊登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作者就是沃伦·巴菲特。他在文章中写道:“投资的关键在于确定一家指定公司的竞争优势,尤为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期。被宽阔、川流不息的护城河所保护的产品或服务能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在这两句话中,巴菲特把他投资秘诀的核心指向了“护城河”。
那什么是巴菲特的“护城河”,又如何构建“护城河”呢?按照巴菲特的逻辑,如他《滚雪球》中所总结的成功秘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个雪球就是好的企业和业务,这个坡就是成长底线,要足够长,也要足够坚实。巴菲特认为,寻找到那些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关键,就是看它们有没有经济护城河。经济护城河是企业能够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性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换句话说,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就是有坚实的成长底线的公司。
为了把自己的理念说清楚,巴菲特抛出一个与往常看法不一样的洞见,他说:“在我的经历中,最常见的虚假护城河是优质产品、高市场份额、有效执行和卓越管理。”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反思,为什么我们喜闻乐见的执行、管理,成了巴菲特口中虚假的护城河?举一个例子便知。诺基亚曾经为自己在移动手机行业长期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而沾沾自喜,然而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后,诺基亚的手机帝国几乎瞬间就分崩离析了。同样的,锐步也曾经是体育用品行业卓越的产品型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锐步的Pump篮球鞋风靡全球,凭借独特的充气技术,Pump系列风光无限,更是对运动鞋霸主耐克形成了挑战。在锐步的巅峰时期,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有超过100名职业运动员穿Pump,大鲨鱼奥尼尔也是它的粉丝。可锐步还是在2006年以3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阿迪达斯。所以,运营卓越的公司,不等于就有成长底线,更不等于有护城河。经济护城河必定是由公司本身所拥有的结构化因素构建出来的,是能够凭借业务能力及其所在行业的结构维护其高额利润的。换句话讲,卓越管理虽然能够加固经济护城河,但是管理本身不是护城河的根基。
成长底线设计原则三:构建客户基石资产
成长底线设计的第三条原则是构建客户基石资产。客户基石资产就是与你长期合作、交易的客户数量,以及这些客户能为你创造的终身价值。我曾担任一家B2B(企业对企业)公司的增长顾问。有一次开高管会议之前,我让助理把这家公司近3年的合同,按照金额、客户类别以及其他特点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得到的结论让该公司CEO震惊:原来这家以大客户解决方案著称的公司,与其持续交易3年的客户不到19%,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黏性指数呈阶梯状下降趋势。这说明该公司看起来业务增长不错,但其实背后的基石一击即碎,过去的增长大部分依靠的是行业增长的红利,如果行业发展放缓,以这样脆弱的客户基础,公司业务随时会被竞争对手吞下。
用同样的视角来审视航空公司。10年前我看航空公司的年报时,在中国很少有盈利的航空公司,而现今则不一样,航空公司开始盈利,乘客的基数越来越大,甚至某些时候我发现在航空候机楼的人数超过了高铁站的人数。那什么是航空公司坚实的成长底线呢?是常旅客户。而今航空公司与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已经变成了吸引和保留常旅客户的竞争。
我们有时候会把最忠诚的客户叫作超级客户,他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愿意持续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客户,是企业的忠诚粉丝。这群客户对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极高的拥护度,甚至变成企业产品和服务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者。而他们的一个典型特点是会为获得产品和服务购买会员卡或者储值卡,这样,企业就能提前锁定他们在未来某个时间周期的消费行为。这种建立壁垒的“锁定效应”,是企业最喜欢的模式,相当于未提供产品或服务前,先收取费用,而且竞争对手很难抢走这批客户群。在今天这个流量红利被瓜分完毕,已经形成既定格局的情境下,企业开始由流量思维往客户资产思维转型,留存客户显得尤其重要。而超级用户,由于存在“锁定效应”,一旦形成规模,就能帮助企业建立增长的成长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