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

2018-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思与言

                         

    《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偈语: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行无常”是佛教的最基本教义“三法印”之一。《佛学大辞典》对它的解释是“世间一切之法,生灭迁流,刹那不住”。意思是说不管是人的生老病死,或是物的生住异灭,还是世界的成住坏空等,这些都是刹那生灭,变化不定的时间性存在而已。可以说“诸行无常”乃是佛教对于自然规律的最理性认知,也是从自然法则的角度对人生苦难的最深刻解读。

        经论中关于“诸行无常”的教诫非常多,在《大般涅槃经》中,佛陀全面集中地向阿难等众弟子讲解了“诸行无常”的道理。

        经中记载,佛陀涅槃之前三个月,告诉阿难等众弟子,自己将于三个月之后入灭。阿难知道佛寿将尽,“入于住所,手把门闩,涕泪而立”。佛陀安慰阿难云:

      阿难,汝今勿生忧悲。有为之法皆悉如是,一切合会无不别离。世尊即便而说偈言: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恩爱和合者,必归于别离。

      诸行法如是,不应生忧憹。

佛陀认为有生必有灭,“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为自己的即将涅槃而感到悲伤。

      听了佛陀安慰的话语,阿难想到佛陀不久即将入灭,还是禁不住悲从中来,以手拍头高声哭道:“呜呼苦哉,世间眼灭,众生不久,失于慈父。”

      佛陀见阿难悲痛难以自止,便又劝阿难说,你现在不应当忧悲苦恼。你应当想到,即使我再住世一劫,在一劫之后,我也会入灭。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此。于是,阿难在佛陀的劝说之下,与佛陀一道前往大林楼阁讲堂。到了之后,佛陀对阿难说道:“阿难,你去,凡是住在毗舍离附近的比丘,你把他们都召集起来,让他们聚集在讲堂里。”阿难遵照佛陀的指令通知众比丘到大林楼阁讲堂集中。佛陀再次对众弟子提到了人生无常的道理。佛说:

  复次比丘,一切诸法皆悉无常,身命危脆犹如惊电。汝等不应生于放逸。汝等当知,如来不久,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我欲弃捐此,朽故之老身。

  今已舍于寿,住命留三月。

  所应化度者,皆悉已毕竟。

  是故我不久,当入般涅槃。

  我所说诸法,则是汝等师。

  顶戴加守护,修习勿废忘。

  汝等勤精进,如我在无异。

  生死甚危脆,身命悉无常。

  常求于解脱,勿造放逸行。

  正念清净观,善护持禁戒。

  定意端思惟,摄情于外境。

  若能如此者,是则护正法。

  自到解脱处,利益诸天人。

      第二天早上,佛陀与阿难等与众比丘一起到盘陀村,途径毗舍离城。佛陀回顾,向城而笑。阿难不解佛陀为何而笑,便问佛陀:“世尊,从来不会没有原由的发笑。不知现在为何而笑?”佛陀告诉阿难:“我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座美丽的城市”……

      佛陀即将入涅槃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离车部落,诸离车人听说之后,像众比丘一样悲伤难耐,他们劝请佛陀说:“一切众生失智慧眼,现在正处于黑暗之中无所皈依。希望佛陀能住毗舍离城,住寿一劫,利益世间诸天人民。”诸离车人如此三请。佛陀便回答说:

  有为之法,皆悉无常。设住一劫,若减一劫,亦归无常。尔时如来,即说偈言:

  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磨。

  大海虽渊旷,会亦还枯竭。

  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

  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

  劫尽业火然,亦复归无常。

  恩爱合会者,必归于别离。

  过去诸如来,金刚不坏身。

  亦为无常迁,今我岂独异。

  诸佛法如是,汝等不应请。

  勿偏于我上,而更生忧恼。

……

      《庄子·知北游》有句话:“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的一生,看起来好像时间很长,其实就是眨眼间的事。经常听见人们抱怨生命太过短暂,转瞬即逝。好像还没怎么好好地生活,生命就已经到头了。是生命真的太过短促?还是我们漫不经心、挥霍无度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了?我们难道不是整天汲汲于无聊琐事,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奴颜媚骨,鞍前马后耗费了大量宝贵时间?对于金钱我们锱铢必较,而对于时间却是出奇的慷慨,仿佛它一钱不值似的。我们习惯于寄希望于遥远的未来,而放弃现在,人们常说等过几年我退休了就可以过我想过的生活了……可是,生命无常,谁能保证如你所愿活到那个时候?即便是你真的活到那个时候,想想看,你的人生剩下的已经都是边角废料,生命已经捉襟见肘,所剩无多了。

      《大般涅槃经》卷二《哀叹品第三》云:“如诸迹中,象迹为勝;于诸想中,无常为最”。对于“诸行无常”我们有必要早作思考。因为,只有了知“诸行无常”,我们才能用心于此刻,才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

      “因缘法是生灭法,当勤精进莫放逸。”

      这是佛陀最后的教诫。

  凉棚居士

2018年 戊戌 清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