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森林的约定(下)
许星辰离开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蓝得刺眼。林晓雨没有去机场送行,她怕自己会在众人面前哭得像个孩子。她选择留在空荡荡的琴房里,坐在许星辰常弹的那架钢琴前,手指轻轻抚过琴键,却不敢按下去。
琴房的门突然被推开,管理员张阿姨探头进来:"小林啊,星辰临走前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那是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装着一沓乐谱和一张纸条。乐谱是许星辰手写的《雨天的告别》完整版,纸条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每天练琴别偷懒,我会抽查。——星辰"
林晓雨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滴在琴键上,发出轻微的"嗒"声。
回到宿舍,她从琴盒里取出那把尤克里里,指尖轻轻拨动琴弦。声音清脆悦耳,却陌生得让她心慌。她翻开许星辰留下的乐谱,发现最后一页夹着一张二维码,扫描后是许星辰录制的教学视频。
"第一节,如何持琴..."视频里的许星辰笑得灿烂,仿佛就在眼前。
就这样,林晓雨开始了自学尤克里里的日子。每天晚饭后,她都会带着琴去绿光森林,坐在他们初次相遇的那块石头上练习。起初,她的手指被琴弦磨得生疼,弹出的音符支离破碎,连树上的鸟儿都嫌弃地飞走。但她没有放弃,因为每当她想偷懒时,耳边就会响起许星辰那句"我会抽查"。
一个月后的傍晚,林晓雨终于能够完整地弹奏《绿光森林》,那是许星辰为他们第一次相遇创作的小曲子。当她弹到最后一个音符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在鼓掌。
"星辰,你听到了吗?"她轻声问道,抬头望向渐暗的天空,第一颗星星刚刚亮起。
那天晚上,林晓雨在宿舍里仔细擦拭尤克里里时,偶然发现琴身内侧刻着一行几乎看不见的小字。她凑近台灯,辨认出那行字:"无论多远,星辰永远为晓雨闪耀。"
她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来。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许星辰没有说出口的所有话。
第二天,林晓雨开始了新的创作。她将尤克里里放在画架旁,一边听着许星辰从纽约发来的录音,一边在画布上涂抹。她尝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音乐的韵律,将思念转化为视觉语言。
"这是什么风格?"美术系的周教授站在她身后,好奇地问。
林晓雨停下画笔:"我在尝试把听到的音乐画出来...这是许星辰的新作品《纽约清晨》,我想表现那种从睡梦中逐渐醒来的感觉。"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画作:"有趣...非常有趣。你知道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有个交换生项目,专门研究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融合。我觉得你应该申请试试。"
林晓雨的心跳加速了:"可是...我的成绩..."
"你的这组新作品就是最好的申请材料。"周教授微笑着说,"而且,你在那边不是有个'监工'吗?"
林晓雨的脸一下子红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雨像上了发条一样。白天上课、画画,晚上练琴、准备申请材料。许星辰虽然远在纽约,却仿佛从未离开。他们每周视频两次,他听她弹琴,她给他看新画的草图。时差让他们常常一个在清晨一个在深夜,但谁都不介意。
"今天教授夸我的《距离系列》了!"林晓雨兴奋地在视频里说,背景是宿舍的深夜灯光。
屏幕那头的许星辰正在吃早餐,咖啡杯停在半空:"真的?我就知道你能行!快给我看看!"
林晓雨翻转摄像头,对准画架上未完成的作品。那是她用点彩技法创作的一幅画,近看只是无数色点,远看却能分辨出两个模糊的人影,隔着画布两端对望。
"这..."许星辰的声音突然哽住了,"这太棒了,晓雨。我都能感觉到...那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
"我想申请纽约视觉艺术的交换生项目。"林晓雨鼓起勇气说出这句话,心跳如擂鼓。
屏幕里的许星辰愣住了,勺子掉进麦片碗里,溅起几滴牛奶。然后他的笑容像日出一样慢慢展开:"真的?什么时候?需要我帮你什么?"
"周教授说会给我写推荐信,但我的英语..."
"我可以帮你练习!纽约这边我熟,可以提前帮你找房子!学校离茱莉亚不远,我们可以..."许星辰激动得语无伦次,最后只是隔着屏幕,用指尖轻轻碰了碰林晓雨的脸,"我好想你。"
三个月后,当林晓雨收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交换生录取通知时,她第一时间拨通了许星辰的视频电话。屏幕上,许星辰正在琴房练琴,看到消息后直接从琴凳上跳了起来。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能行!"他对着手机大喊,引来旁边同学的侧目。
林晓雨笑着举起尤克里里:"为了庆祝,我学了首新曲子。"
她开始弹奏《Over the Rainbow》,这是许星辰最喜欢的一首老歌。弹到一半时,屏幕那头的许星辰拿起小提琴,与她合奏起来。虽然网络有延迟,虽然相隔万里,但他们的音乐奇迹般地和谐。
曲终时,林晓雨轻声说:"纽约见,星辰。"
"纽约见,我的晓雨。"许星辰温柔地回应,"别忘了带上你的绿光森林。"
挂断视频后,林晓雨打开窗户,让初夏的风吹进房间。她拿起画笔,在申请材料最后一页的空白处,画下一片森林,一道瀑布,和两个小小的背影。在画的边缘,她小心翼翼地写下:"有你在心,每天都崭新。"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像许星辰说的,他们既然欢欣地相遇,也要欢欣地送行。而现在,他们即将欢欣地重逢,在另一个城市的绿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