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五点,你一定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比去年的自己变得更好一点,甚至是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但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呢?以下5个建议,掏心窝子告诉你~
01 读书
这里说的读书,并不是单纯地说看了多少本书。
而是你通过看书获得了多少知识,能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了,才是你真正读下来的书。
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衷于看书,总是要求自己要在一个学期至少看20本书。
然后我就经常跑去图书馆,看各种书,什么专业书、心理学、小说……统统给它看个遍。
一个学期看下来之后,读书量是有了,但是我发现,除了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小说情节外,我什么都记不住。
后来实在觉得无趣,读书的热情就凉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把『读书』本身当成了目标,但这种想法是错的!
『读书』不应该是目标,而是我们达成目标、获取知识的手段。
剽悍一只猫在2018年度分享上分享了2个关于读书的方法:
1、读完书后,记录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可以怎么用,有什么例子?把答案写下来,然后去实践;
2、快速读完一本书,然后分享十分钟,这样不仅能够梳理书中的知识点,而且可以锻炼表达能力。
读书应该是为了获得某个知识,或者解决某个问题,而不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读书量。
如果书中的知识不能内化,就算一年读100本书也不会有任何成长。
但是把书中的知识融会贯通了,就算一年只读一本书,也会受益无穷。

02 培养一项特长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几年但凡有些特长的,都特别容易赚钱。
会拍视频的,做抖音了;会写作的,做公众号、自媒体了……
运气好能吃到风口红利的,都能自己开公司,实现阶级跨越了。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突然兴奋?于是心里默默盘算要去学PPT、excel,学画画、学英语……
然后天天忙成狗,最终除了让自己很累,什么都学不会。
特长需要培养,但是更需要专注。
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到前10%,就很牛逼了,想要什么都精通,那是不现实的。
现在才开始培养一项特长,迟吗?一点都不迟。
有句老生常谈的话:
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不去培养自己的特长,难道要想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后悔吗?

03 爱护身体
过了25岁,就会明显感到身体在走下坡路了。
年轻时候就算熬一个星期的夜,第二天照样精神百倍活蹦乱跳。
现在呢?熬上一两天,直觉得天旋地晃了。
村上春树说过: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无论里面供奉着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护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老话说的很有道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身体棒棒的,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更有力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
一日三餐好好吃饭;
选一项比较感兴趣的运动坚持下来;
多吃蔬菜水果;
不要再熬夜了,不要再熬夜了,不要再熬夜了。

04 进行100天挑战
亲身实践后告诉你,千万不要指望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
曾经我天真地做过了无数次21天计划养成的事情,渴望通过这21天能够养成一个个好习惯,而后走上人生巅峰。
于是画画、写作、练字……每一项都逼着自己做够了21天,但是过了21天后,马上就松懈了,再也没有继续下去了。
任何一个习惯,都是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养成的,一年、两年……直到这个习惯刻进脑海里、肌肉里,直到这个习惯变得像睡觉、吃饭一样自然,每天不去做反而会觉得不舒服。
100天只是一个熟悉习惯的开始,想要真正养成一个习惯,是需要无数个100天堆积起来的。
害怕失败怎么办?《微习惯》一书里提到一种『不可能会失败』的方法,那就是『微习惯』。
设置小到不可能失败的目标,例如每天写50个字,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等。
随时随地想起来都可以去做,这样就不会失败。
一口吃不成胖子,就算习惯再微小,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05 践行断舍离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艺术。
以前我总是很喜欢买一些不怎么需要的东西,纯粹是因为觉得『可以占便宜』才买的。
降价了,买;搞活动了,买;感觉好便宜啊,买……
但实际上那些东西买回来之后并无什么用武之地。
像一些完全不符合自己风格的衣服,一次穿的机会都没有;
不会化妆非要买化妆品,直到东西过期了都没用过三次……
然后很多东西买了又舍不得丢,只能摆在房间占用地方。
在接触了断舍离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关注当下的自己。
想要买东西的时候就问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只有当下必须要的才会去买。
虽然还是偶尔会买到鸡肋的东西,但是相比于之前真的好太多了。
起码对于我这种穷逼来说,少买就是赚钱啊(小声逼逼:虽然并没有因此能够存下钱~)。
在生活空间上,我们应该持续继续践行断舍离,逐渐丢掉不需要的东西,拒绝往家里搬不需要的东西。
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践行内心的断舍离:
断掉内心的贪婪,不要总想着什么事都要去做,努力做好一件最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那些负面的情绪,是不是可以舍弃掉?
对于某些执念,也应该逐渐放下,做一个内心丰满而又平静的自己。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