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生活🍊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文艺调频

祁连山中有天堂(二)

2020-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陆春宁
不前进,怎知前方有什么?
                ——陆春宁
古浪街景•陆春宁摄影

早秋的清晨空气清凉,令人无法不抖擞。

大家按约定的时间于7:30分准时退房、装车做好出发的准备。此前,已有两位习惯早起的队员绕着古浪县城溜达着锻炼了一圈。

或许是周六,街上的人不多,车更少,昨晚就看好的几家早点铺也不慌不忙地开着张,一副慢生活的节奏。喜欢面食的西北人早点里怎能少了面,古浪依然。牛肉拉面、臊子面、拨鱼子……,没有过多的犹豫,我们大多数人进了一家臊子面馆,因为店面招牌够醒目、还有客人在进出。

古浪的饭食确实便宜,臊子面不分大小碗只收7元,面条用碱水和成,份量实诚得令我们惊讶。厨师手工切的臊子整齐细致堪比机器做工,各种佐料混和熬成的臊子汤看上去味道还不错,盛碗时再加一把小葱花、一两勺油泼辣子,更显得色香味俱全,这让几个男士们啧啧称赞。饭馆里大桶装的免费热红枣茶随便喝,喝完了还可以无限续杯——只要你能喝的进去。这样的早点不能再实惠了!几个人各自一碗热面下去,胃彻底被叫醒,头上冒汗,浑身舒坦,整个人立马元气满满。

古浪臊子面•陆春宁摄影

出了古浪城上了省道天互(天祝~互助)公路,两边的山明显高了起来,山上的植被明显多了起来。与农区不同的是,大片的山地草原开始进入了我们的视线,说明离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越来越近了。

我对天祝县是非常陌生的,如果不是这次闪游,根本不知道天祝的历史如此豪橫:

天祝,藏语为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夏至汉初先后为戎羌、月氏、匈奴等民族驻牧地,自汉武帝时归入汉王朝版图,唐代后逐步形成以吐蕃(今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地。

只是这几句简介,足可以看出它的历史地位来。它在祁连山中存在了千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看过了多少风风雨雨,期间难免马鸣风萧萧。

它依傍着祁连的山水无私地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融合。粗略的认知,让我无法不景仰它。

不得不说,甘肃省的公路修得还是不错,路况平整,路容整洁,路域环境美观。当车队驶出一山口,眼前突地豁然开朗,青山背后耸立着一座雪山,山顶云雾飘渺,几种冷色调自然过渡得完美无暇。关哥在车台里介绍,那是祁连山脉中的马牙雪山。这样的景致对于从大漠戈壁里来的人来讲,真是太稀罕了!从大家在车台里兴奋的交流中我又得知,这里被称作“小西藏”,怕高原反映去不了西藏的人,可以游天祝啊,至少,我就这么决定了!

驶出古浪•陆春宁摄影
远眺马牙雪山•陆春宁摄影

当有藏汉双语的指示牌出现时,伴随而来的是极富民族特色的房屋建筑。绛红、蓝、白、橙、绿五色搭配的图案是房屋院墙图色的标配,这里是藏族自治县,天祝的藏族占本地少数民族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七之多,文化元素中的民族特征非常浓烈。

下了省道再上乡道,车队行到又一处农田地带,路两边的白桦树枝繁叶茂亭亭玉立,顶端基本合臂,搭起天然的绿伞。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车引擎盖上,有如镜面倒影,煞是好看,这样的公路最是喜人。这个村庄还有个有意思的名字——打柴村,不知它有着怎样有趣故事?

打柴村乡间林荫小路•陆春宁摄影

出了打柴村,我们继续拐上了天互线,这时的风景与之前又不相同: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溪水潺潺,我们已经进入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只是时间有限,我们在一观景台小憩片刻,环视四周绿水青山,抓拍几张打卡照片,向着今天的目地的——天祝县天堂寺继续赶路。

美丽的祁连山脉•陆春宁摄影

山路弯弯,线形优美,看不到车队行驶在山路上画出的曲线,但六辆车配合默契一路顺畅,队友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了一个成熟的自驾游小团队。

我们边稳行驶,边寻找适合扎营的地方,不经意间,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临路的小村庄。

路边村庄•陆春宁摄影

这一路的村庄真不少,有一段路属于青海省,村子里的车挂着青海的牌照,我们无暇考对两省的行政区划,还是抓紧时间赶路,这是闪游的必然。

路边村庄•陆春宁摄影
牧民人家•陆春宁摄影

过了一个名叫丹霞口的路段,离天堂寺不远了。看到路边立着一块竖石,还有一个不大的停车场,大家决定在这里稍事休息,顺便商量一下扎营的事。

在车手们抽根烟、活动活动腿脚的间隙,我飞块地拍了几张民居照。又走近正在梳白牦牛毛的小摊前,听村民们用藏语聊天,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新鲜的感觉还是愉悦的。

丹霞口牧家游•陆春宁摄影 梳毛•陆春宁摄影

无论甘肃的天祝,还是青海的某县,在这里有人居住的地方就种有美丽的格桑花。秋天,正是格桑花和朝天菊的花季,它们在祁连山中开出最美的姿态,笑迎八方来客。

亦农亦牧,亦林亦岭,亦山亦河……祁连山,还会多少神奇在等着我们。(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