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笨人各有各的笨法,聪明人其实都差不多——从“成长率”概念谈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概念是哪一个?
答案是:成长率。
也就是说,你的创业或投资选择,不仅要足以带来温饱,还要能赚钱;不仅要赚钱,还要能成长;不仅要能成长,还要越来越快的成长——也就是具有成长率。
成长率原来是一个财务统计的概念,但任何一个基本概念,到了李笑来这里,都会经过深入打磨,而展现出完全不同的价值和意义。李笑来不断向我们展示出的最令人惊叹的能力,就是“吃透”一个一个重要的概念。
成长和成长率有什么区别呢?用李笑来举的例子来讲就是:
让我们再看看什么是“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今天赚100元,明天赚110元,后天赚121元……这是在成长,但是没有成长率(每天的成长都是恒定的10%)。那成长率10%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赚100元,明天赚110元,后天赚122元,大后天赚148元……成长率10%其实是个“很吓人”的数字——如果你已经习惯于“复利”思考的话,不用猜也猜的出来那有“多吓人”!
有汇源才叫过年,有“成长率”才叫投资。
在使用“成长率”这个概念之前,李笑来用的近似说法是“成长性极强”,它们的意思都是,在“长期”时段内能够越来越快地成长。
铁岭提出的创业方向选择标准:“高频、刚需、大市场”,其实也是在用细分的标准表述,来切近这个“成长率”。
就像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这整本书中,都在强调打磨“概念”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决定自己能否变聪明的关键步骤——在李笑来看来,说一个人聪明,不过就是意味着他的脑子里有不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以及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不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这里的“聪明”概念,与斯科特·扬在《如何高效学习》一书中讲的如出一辙、高度一致:
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就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所以,其实,笨人各有各的笨法,而聪明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于是我们看到,在了解到“成长率”这个概念或“关键知识点”的瞬间,我们的大脑内部已经发生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变化:
当研究一个创业点子的时候,如果你能调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对“成长率”的验证上,哪怕只是用1小时去思考,你得到的结论的质量,也很可能与国际顶级投行专家得到的结论的质量相差无几。
于是,在一小时前,你可能还对彼得·蒂尔的以下言论觉得不可思议,在一小时后,你会微笑颔首,心领神会:
硅谷的投资大神彼得·蒂尔在他的Zero to One(中译为《从0到1》)一书里提到,餐厅也好,电影也罢,都是“烂生意”(shitty business)。很多人对此不解,纷纷表示:“那就把‘烂生意’都交给我吧!”而从彼得·蒂尔的角度看,他所描绘的都是事实,基于他的标准,那些生意很难有“成长率”——虽然可能会做到“长期”,虽然可能会有“成长”,但那些生意就是不适合他那种投资人,以及他那种资本。
这就是想清楚“概念”后获得的威力,这就是在大脑深处闹革命的斩获。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笑来说:在概念不同的人之间,无法产生有效的讨论。
你看,聪明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