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的自主管理

2019-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沧浪亭记

      陶行知先生《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反复在脑海里思考其文背后的智慧?每次读,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我也不断在教学实际中去践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自己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自身工作的效率,让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毕竟人生苦短,如果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收获,这是多么心痛的事情。工作几年,常常苦恼于学生很多芝麻碎皮的事情,这些琐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一有点事情就找到老师,一碰到问题就束手无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学生喜欢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抛给老师,让老师无法从这些琐事中脱身。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思想严重,解决问题能力差,思想成长缓慢。而老师,也深受其累,无法在更高的层次中引导学生,教学相长成为空话。你关注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老师成天围着这些学生的问题转,工作是多么枯燥无聊。教师的工作应该有边界的,学生自己的事情绝对不能代劳。一个人的成熟应该是是从独立开始,能够独立做一些事情,能够有独立的思考,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阳光班的班训是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能力,学会自我教育。

      班级走向自主的第一步是选拔班干部。之前,我觉得只要学生主动,都可以给一个班干部职位试试。事实上,这绝对是一个冒险的尝试。一个连自己管不好的学生是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班干部,一个被动,没有责任心,没有沟通能力的学生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阳光班经过半年时间的筛选,才留下了一批符合要求的班干部。作为一名合格的班干部,需满足积极主动,有责任心,有沟通能力,公正无私,有正气至少五点特质。而且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指导。在指导班干部方面,第一次做事时我先会示范一次,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工作思路。第二次,班干部就要自己动手操作了,我仍然会给出一些指导。我会定期找班干部反馈,帮班干部一起确认自己工作上优点和不足,给予他们指导。作为六年级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很不足,发现不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需要借助老师和同学们作为镜子去照亮自己。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学会帮助班干部在学生中提高威信,把他们辛勤工作的事迹在班上宣传。要学会把功劳往班干部身上推,所有学生才会在心里更尊敬他们。关于对班干部的物质奖励,基本没有,我会隔一段时间找班干部聊天,去确认他们经过班干部岗位锻炼,收获到的东西。班干部收获的更多是能力,比如胆量,人际关系,尊重感,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成长有了清晰地看见,无疑就是最好的奖励,这种奖励满足他们内心的渴望与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比物质奖励更加持久。班干部还需要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阳光班班干部几乎组织了班级的绝大部分活动,比如家长会,班会,演讲比赛,阅读活动等等大型活动,还能解决学生的纠纷矛盾。碰到学生打架了会拉开,碰到与其他班级发生矛盾了,班长会主动劝说回到班级,先冷处理。每周班级举行阳光班会,主要的班干部轮流发言,他们会对一个星期的班级各项事务进行汇报,提出表扬和批评,提出期望。第一次阳光班会,班干部还觉得别扭,很害怕,说话支支吾吾。到这周,阳光班会已经第7期了,学生自己当主持,班会前有合诵班诗,语言诙谐幽默,又充满正气。用同辈的口吻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在心里更接受。班上还有班会纪录员,如果有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则会单独讨论确定方案。等班干部发言完毕后,我会稍微说一些更高层次的思想教育问题和一些学生看不见的问题。班干部在讲台越来越自信,赢得了台下所有学生的掌声,班干部团队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团队,因为他们负责,主动,公正,有正气,而且能力经过培养越来越强,在做人方面也比较谦虚友好。我经常对学生说:我现在可以做个太上皇了。

      学生找到我谈话,表达方式也变了,他们会这样说:老师,有个我很苦恼,想听听你的建议;老师,我有个想法想和你聊聊;老师,他们有些学生不听我管,你可以给我一点建议吗?老师,我们几个人商量了一下,你觉得可以吗?想起接班初期,那段令我印象深刻的对话:

    生:老师(支支吾吾)

    师:怎么了?

    生:我想借你手机?

    师:打电话干嘛?

    生:打电话给我爸?

    师:打电话给你爸干嘛?

    生:我书没带,叫我爸送书过来

    整个过程学生一直在等着我来问才说,我当时火了,很严厉地说:你可以一句话说完,老师我想借你手机打电话给我爸爸叫他送书过来。后来在班上又说了这个问题,那段时间。学生想来找我都要在门口徘徊很久,因为我要求他们来办公室自己先把想法说清楚,不要等我来问。有些同学进办公室都要长吸一口气。在很多时候,我会给学生做示范。比如被人欺负了,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坚定地地表达自己不愿意被欺负,对方也没有资格欺负自己。碰到问题,要学会自己把想法和理由陈述出来。并且让对方知道。通过这样的几次示范,学生被同学欺负了,敢说自己的看法了。一段时间后,我会找到当事人反馈,基本没有被再一次被欺负。这就是主动解决和老师解决问题的区别。学生作为问题解决的核心,他们获得的体验感更强,如果我掌握了话语权,其实我并没有经历学生的心理过程,很多时候也是泛泛而谈。把学生推出去,学生始终是问题参与者,问题的主导者,他们经历得一切都是真实的,在接收信息方面更完整,更容易触动内心。德育要发挥效果,必须要先触动学生。等问题解决后,实际也是学生战胜怯懦,迎难而上把问题解决了。内心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每主动解决一次问题,成就感便会累积,对自己也会更有信心。学生会发现主动解决问题带来的满足感。作为老师,需要地是正确引导,鼓励学生一步步走出被动和胆小。问题其实也是学生非常好的成长契机,如果学生成功解决了,再和学生一起确认他内心的能量与潜能;如果暂时没有解决,可以再来一次,因为很多问题就是需要不断尝试,这都是正常的。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对于自己生命不可推卸的责任。自然万物,谁不是自己生长,对自己负责,努力地吸收雨水,努力地沐浴阳光,努力地向上。生命本身就有自主生长的渴望,陶行知先生提倡学生自治实则是先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教育是不能代劳的,很多经历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才能对学生产生触动。学生自治水平越高,自我教育能力就越强。教师就可以逐渐从琐事中解脱出来,去研究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理论与实践。如此,教学相长才是现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