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6

2022-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很多知识看上去很简单,比如读数和写数,但学生却总是难以拿到分数。

比如说前几天这样一道题:十三亿三千四百七十七万零九百写作( ),很多学生都写成1334700900,通过访谈反馈,学生都说把七十七看作七十了,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从他们写的数来看,学生应该是掌握了写数的方法,但为什么会把七十七看作七十,我觉得应该是读题不细心的原因,从平时的观察来看,学生在写数时并不会老老实实地利用数位顺序表来写数,而是根据数级和数位的知识来写数,这一点本无可厚非,其实我觉得这样写数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也是比较有利的,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在读数时常常就会出现上述少读(多读)一个数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这里的两个数字是一样的,如果这里是七十八,七十九等之类的数,也许错误率就不会那么高了。因此,在我看来,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和不良学习习惯。

另一个学习难点是近似数,很多学生能够根据四舍五入法将一个数精确到万位,但一遇到这类题目,错误率就直线上升。

例如: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是30万,这个数最大是(  ),最小是(  )。

按说在课堂上我们借助数线让学生找到了近似数30万的数的范围,并从数线中抽象小结了分析这类题目的切入点及方法,然而一到作业中,学生似乎把课堂上学习的方法全丢了,要么是分不清楚最大、最小,要么就是乱写一通,总之,当看到他们的答案时,自己会有一种上了一节假课的感觉,仿佛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和做作业的学生并没有一点交集。

于是,我尝试是否可以总结一句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他们完成此题的解答?思来想去,我想到这样一句话:大四九收尾,小末减一5和0。至于这样做的效果怎样,还有待实践中去验证,但我觉得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记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最起码他可以帮助那些中下层学生找到一个解题的突破口,或者说帮他们搭建起一个解题的脚手架,让他们借助支架的力量,慢慢寻找到正确的答案。也许在某一时刻,他们会突然相通其中的道理,毕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必苛求每个孩子都在同一时间内达到同一水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