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及格线设定在60分
认知偏差让我们对自己高判,乃至于我们可能都不知道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长期持续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是打破落后的有效方法”
01
—
乌比冈湖效应
不知大家是否想过为什么考试成绩的及格线设定在60分,而不是50分,按照常理来说平均数不应该取50分吗?我之前有过考虑,因为当时初一地理期中考试就只考了59分,那种在边缘的纠结感,可想而知。于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及格线要设定在60分。难过了整整一天,想想明明50分才是平均线啊。然而也只能是想想,幻想一下如果设定在50分就可以达标了而已。直到看到这个词乌比冈湖效应,重新让我明白及格线设定在60分是有它道理的。人都存在认知偏见,对自己的能力会高判,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所以多出来的10分是来修正人们的认知偏差。
之所以出现这种认知偏差往往是由于对真实世界的感知片面不准确,井底之蛙才会觉得井口那片天就是整个世界,尚不知外头还有更广阔的世界。
有位朋友跟我倾诉要不要回二线城市发展,一方面她觉得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太大,即便她已经在一线城市置业,仍有各种蠢蠢欲动的想法;另一方面她又希望给家里小朋友上学提供最好的资源,想继续留下。对于她这个左右为难的问题,我开始进行一系列讲解,利弊罗列了一大堆,好像自己对此话题颇为熟悉,于是乎我一个人在那里讲的津津有味,跟讲故事一样讲了半小时还不觉累,朋友听我说完那一番话,听着非常有道理,连连赞同,眼神里都透露着认真,我还真傻不拉几的意犹未尽的继续唠叨。
可跟她分别后,我恍然觉得我说的一大堆话其实对她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一是我讲那些话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而她的出发点不一定同我一样;二是或许她早就有了自己的结论,只是通过咨询来寻求一些支持的论证,我却沉浸在自己的认知偏差中不自知。
我自以为很了解的话题,真是情况是存在很大的认知偏差。若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偏差,就会有危险的幻觉,好像跟真的一样,会自认为你对该问题的理解是高于平均水平的。
02
—
落后
联想到一个概念落后。初次碰到落后这个概念,第一反应就是至少应该是百分之五十以后就是落后吧。后来又来了一个二八定律,该情况是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着百分之八十的资源,那就意味着百分之二十以后都是落后。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后,我们更容易看清世界的真相,自我认知偏见也在逐步消除,发现落后这一情况在现实要严峻的多,远不是百分之二十这么简单,或许你在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
以往对这样一种情况非常不理解,考试高手对于丢掉的一分,耿耿于怀,能让高手们伤心好几天,即便现实是他们的分数已经巨高了。现在看来,一分就代表理解层次的不同,一分之后是落后的百分之九十九,一分之前才是对自己严要求的不落后的表现。
知道落后而去一步一步行动,不断去接近不落后,与完全不顾,拒绝思考,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落后是有天壤之别的,就好比你输了一场比赛,竟然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的,和你输了比赛却了解到输的原因,而后你开始从原因入手,你便有大概率从下一场比赛中赢回来。
从落后角度出发,对于自我的评价往往过于自信,对别人往往出现选择性低估别人。我还一度认为自己的沟通能力高于平均水平,至少回顾四周朋友同事家庭还算沟通顺畅,可真细想,尤其对比下高手,发现要补的功课太多,要学习的也太多,一直努力挣扎在落后的路上。按照落后的逻辑,落后的不是一点点,而是一大截,但正是认清了这样的现实,才有持续行动的勇气和能力。
03
—
行动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现实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社会抛弃。即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日益改善,但你不拥抱现实,拥抱科技,下一秒就有会被社会淘汰,被科技抛弃。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落后在现实中的状况就是如此,如果不去拥抱现实,那会落后更多,被他人甩的更远。
如何能做到不落后,或者走在不落后的路上。只有用行动长期持续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才能让自己不断改善落后的状态。首先事情正确,其次用行动去做,最后把时间维度考虑进来,不是去做一天,一年,而是长期去做几年甚至十年以上。
因为害怕落后,你焦虑,你着急,而解决这些焦虑的最好方法也是长期持续去做一件正确的事。一旦把做一件正确的事加上长期这个维度,相信时间的力量,你能很快打败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什么是长期,就是能让你的收益翻倍再翻倍的时间。对比自身成长来说,就是让你的成长率翻倍的时间。
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工作,并且也适用于生活。工作上在某个正确的点上长期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打磨自己的技能,做不到每日精进,那至少做到持续每周精进;生活上在日常爱好上长期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终有一天时间能给你准确的答案。对于落后,你就会逐渐从落后名单中消失,出现在不落后之中。
By St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