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书香(书画版)书香澜梦

陈年喜的《微尘》书评:微尘也有存在的意义

2024-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耘禾尔_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01期“微”专题活动

如果一个人长期从事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工作,身边也不断有朋友遭遇不幸,他会怎么看待生命?看待人生呢?如果这个人恰好又是一个作家,他会给读者呈现怎样的文字呢?

第一次接触到作家陈年喜,是源于许知远的访谈节目《十三邀》。镜头下的陈年喜的家有些简陋,桌上散乱着生活用品和治疗肺尘病的药。一眼望去,房间架子上最多的是书籍,其中关于唐代诗人杜甫的有好几本。杜甫的一生穷困坎坷,可他却是唐朝诗人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诗作在今天读来都充满着深沉的力量。或许是有着相似的人生体验,陈年喜对这位大诗人才格外推崇吧。

陈年喜,当代作家、诗人,出版诗集《炸裂志》,散文集《微尘》《一地霜白》等多部作品,并在各类文学奖项中多次获奖。他的作品属于非虚构类,讲述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这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十五年的矿区爆破工的工作经历,让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就像有评论家所说的,他是用生命在写作。

陈年喜《微尘》

因着纪录片,我特意去找了陈年喜的作品。翻开散文集《微尘》,作家吾歆写的序言,里面有一句:“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犹如陈年喜在矿山巷道中爆破下的一块块岩石,外表粗粝斑驳,却又饱含温度,令人掩卷沉思”。

有人将写作比喻成“树洞”,是一种倾诉。而陈年喜的文章,文笔流畅紧凑,采用纪实性的手法写出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和故事,没有大悲大喜,讲述的却是生老病死的人生大事,反而让读者的心跟着沉甸甸的,不得不思索人生的意义。

第一篇《我的朋友周大明》讲述的是一个炼金人的故事。那时在爆破行业干了多年的我认识了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周大明。当时,他算得上是一个挣了钱的老板,开着黑色狂野的吉普,长得微胖,开着一个类似家庭作坊的炼金场,就炼金手艺,周大明两口子在方圆几十里都是出了名的。

也正因为他的本事,他被矿老板高薪聘请到坑口做选金负责人。也许从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改变了轨迹,转向了万劫不复。他很少出矿洞,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一直守在里面,和炼金散发出的烧碱味、生石灰味、盐酸硝酸味融为一体,尤其是氰化物那淡淡的苦杏仁味仿佛成了他的体味。

炼金术这个神秘的词会出现在一些童话书或魔幻类小说里,炼金术士往往带着某种超现实主义的存在。而现实生活的炼金这个工种与神秘根本搭不上边,相反,它紧挨着疾病与死亡。两年时间,周大明的身体被毒性气体彻底侵蚀,骨瘦如柴,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也无力回天,两个孩子也因此辍学在家。

再见到周大明的妻子时,她在另一家矿山做着与她丈夫同样的工作,身上散发出同样的苦杏仁味。“我闻到她身体里淡淡的苦杏仁香,像一股细柔的轻风,在粗粝的朔风里飘荡、逸散…… 它与多年前大明身上的苦杏仁味纠缠、重合在一起,一直飘荡到八年后的绥阳郊外这个细雨霏霏的黄昏“。

通过气味讲述了一个生离死别的故事,语言干练简洁,绝不拖泥带水,好像就是告诉读者一个发生了的事情,没有什么“因为“”所以“。真实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再多的预设与防备在生活的漩涡中都不堪一击。

在《不曾远游的母亲》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像一口锅,母亲一直在锅底的部分打转。锅外的世界不知道她,她也不知道锅外的世界。锅有时是冷的,有时是热的,只有锅里的人,冷热自知“。

依靠苦力求生存的底层劳动者们不就是在锅底打转的人吗,火燃起来时,他们最先遭受炙烤,同时,他们也是最坚韧的一群人,为自己,为家人奋力前行,就像在茫茫大雪中,顶风逆行,充满生命最原始的力量和韧性。

《微尘》讲述的便是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他们犹如一粒粒微尘,看似渺小,但在阳光的照耀下,依然可以如金子般闪闪发光。读完这本书,相信会给每一位在生活中受挫的人,带来一些心灵的震撼与启发,生命就算细如微尘,存在即是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