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篇(1-6)
1.阳货欲见孔子①,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④。谓孔子日:“来!予与尔言。”日:“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日:“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⑦?”日:“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日:“诺,吾将仕矣。”
【今译】
阳货想让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暗中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才去回拜他。两人却在途中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孔子近前,阳货]说:“把自己的宝物藏在怀里,而听任国家迷乱,这样做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注释】
①阳货:又名阳虎,杨虎。鲁国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掌握了季氏一家的大权,甚而掌握了鲁国的大权,是孔子说的“陪臣执国命”的人物。阳货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极力想拉孔子给他做事。但孔子不愿随附于阳货,故采取设法回避的态度。后阳货因企图消除三桓未成而逃往国外,孔子最终也未仕于阳货。
②归:同“馈”。赠送。豚(屯):小猪。这里指蒸熟了的小猪。按照当时的礼节,地位高的人赠送礼物给地位低的人,受赠者如果不在家,没能当面接受,事后应当回拜。因为孔子一直不愿见阳货,阳货就用这种办法,想以礼节来逼迫孔子去回拜。
③时:同“伺”。意指窥伺,暗中打听,探听消息。亡:同“无”。这里指不在家。
④涂:同“途”。途中,半道上。
⑤迷其邦:听任国家迷乱,政局动荡不安。亟(气):副词。屡次。
⑦知:同“智”。
⑧岁不我与:即“岁不与我”,年岁不等待我。“与”,在一起。这里有等待意。
2.子日:“性相近也①,习相远也②。”
【今译】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环境影响的不同才相距甚远了。”
【注释】
①性:人的本性,性情,先天的智力、气质。
②习相远:指由于社会影响,所受教育不同,习俗、习气的沾染有别,人的后天的行为习惯会有很大差异。这里孔子是勉励人为学,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
3.子日:“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今译】孔子说:“只有最上等的有智慧的人和最下等的愚笨的人是不可改变的。”
【注释】
①知:同“智”。不移:不可移易、改变。
4.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②,日:“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日:“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日③:‘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④。”
【今译】
孔子到了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接过话茬说:“过去我听老师说:‘在上位的人学了道,就能惠爱百姓;一般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役使了。’”孔子[对随从的弟子]说:“诸位,言偃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注释】
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邑。在今山东省嘉祥县境。一说,指南武城,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南。公元前554年,鲁襄公筑武城以御齐。另说,即城武县,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北七十里,有弦歌里。当时,言偃(子游)任武城行政长官。
②莞(wn晚)尔:微笑的样子。
③诸:“之于”的合音。
④戏:开玩笑,逗趣。
5.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日:“末之也已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③?”子日:“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④!”
【今译】公山弗扰据费邑叛乱,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何必非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召我去的人,难道会让我白去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公之道啊!”
【注释】
①公山弗扰:疑即《左传》定公五年、八年、十二年及哀公八年提到的公山不狃(扭)。季氏家臣,后据费邑叛季氏,失败后逃亡齐国,又奔吴。畔:同“叛”。
②末之也已: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末”,没有。“之”,去,往。“已”,止,算了。
③“何必”句:何必非去公山氏那个地方呢?句中第一个“之”是助词,起把宾语提前的语法作用。第二个“之”是动词,去,往。
④“吾其”句:孔子此句意为:将要在东方建立起一个西周式的社会,使文王武王之道重现于东方。关于此章所说孔子拟应公山弗扰之召事,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一,《左传·定公十二年》记公山不狃叛鲁之事,并无召请孔子的记载,且当时孔子正任鲁国司寇,还派兵打败了公山不狃。二,依本章所记,孔子显有“助叛”之嫌,这与孔子的一贯主张不符。史实究竟如何,已不可确考。
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今译】子张向孔子问怎样做到仁。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这五项,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项?"[孔子]说:“庄重,宽厚,守信,勤敏,慈惠。恭敬庄重,就不会受到侮慢;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守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役使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