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社交情商思维执行力提升

为什么你人际关系不好?社交行为中的十大致命缺陷,你中招了吗?

2017-06-10  本文已影响560人  凡事都有解A534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或好或不好的经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而一谈到社交,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你最关注的是什么?(给自己10秒想一想并写下来——————以下是在我们上课时同学们的回答:

“会不会受到伤害。”“存在感。”“对方的人品。”“想掌握识人阅人的能力。”“说话聊什么。”“如何跟别人成为朋友。”“自己能得到什么。”“对方的反应。”“如何维持长久关系。”“不会冷场,知道要谈什么内容,有良好的沟通过程。”……

这些答案应该差不多涵盖了大部分人的想法,而再看看你的答案,跟他们有什么区别?

估计没有什么区别。

好像没有问题是吗?

看看这些答案,可以知道,在与人相处的时候,真的没有人关注对方在想什么,对方需要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你的脑子里第一时间在想什么?

比如你要去见客户,这个场景是最应该考虑对方的需求的。而我们往往会做什么?第一时间,你会想着自己签成了这个单子会赚多少钱,如果搞定了会有多开心……而对方要什么?你会关心吗?“跟我有关系?”——第一时间,你一定会想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社交行为十大致命缺陷:

1.只想索取,不懂付出——伸手党

这是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也是最让我们瞧不起的。你以为 伸手党 = 啃老族,no,我们这里说的伸手党是对所有人都伸手的

你一定见过这种人——“你去打饭?帮我打个饭吧。”“你开下灯。”“有没有烟?搞个烟给我抽一下。”“这游戏借我玩下。”“我去洗澡了,借我下洗发水。”……张嘴就是各种要求,而且有时候还不是请求语气,他的每句话都在命令、要求、拜托

其实这种行为也是有依据的,人的生物性让人总是想得到更多,占有的越多越好,动物的占有欲,对食物,对领地,对异性的占有,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虽然说有时候你拿人家的,用人家的 是正常的动物性所驱使,但正常不代表就是对的,这是丑陋的行为。人的原始本能,很多都是丑陋的。

而你在让人帮忙、借人东西的时候,他一定会有一个感受——反感

2.对他人各种要求,对自己各种理由

你找人帮忙,要看你们什么关系,这不就是要求吗?

“我跟你关系不错,所以你就要帮我。”“我跟你是好兄弟,所以你要帮我。”“我都跟你开口了,那就表示我有难处,所以你要帮我。”……这是很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这就是所谓的要求。

其实你要找人帮忙,并不涉及你们的关系,只涉及人家有没有空。如果人家老爸生病进了医院要做手术,你还要他帮你写作业……神经病吗?

这跟你们关系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我们会以各种关系对人提要求,人家不答应你,你就会说:“你不够朋友,你不够理解我,你不够宽容我,不够体贴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当朋友,好朋友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反过来,如果是你在忙的时候,人家跟你提要求,请你帮忙,在那一瞬间,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完了,我没空。” “完了,我没时间。”“哎呀,我还有事。”……你第一时间想的是你的安排、计划、资金,各种事情受到冲击。那么这时候我就要问你了:“你不是他的好朋友吗?你不是他兄弟吗?”

有的人还说“一定会帮,因为是朋友。”那我再问你,帮他的时候,你脑子里在想什么?

(课堂回答)“不好推脱,面子过不去。”“以后他会不会帮我?”“他是我的好兄弟,看关系嘛。”“提升在他心目中的印象。”“看其中的利益关系,只有我先帮人家,才会有以后下次人家帮我,既然帮了就尽量帮,反正是好朋友的关系,我不帮他谁帮他?”……

我问你,你在帮他的时候,你有真的在关心人家为什么找你帮忙吗?他是出了什么事情?有什么问题?——你有真的在关心吗?你还在为自己考虑,你的利益、关系、维护、来往。你要他给你回馈,下次要记得帮你,这就是你对人家的要求。

3.心眼小,爱算计

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好朋友?

(课堂回答)“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能够拉自己一把。”“相处得很舒服,对我发展前途有帮助的。”“最惨的时候还在身边的。”“没有利益关系的。”“愿意听你说话,陪你做事情,总能看见我的优点。”……

可能最后一个答案还好一点,相比于前面的利益关系。但是他的诉求又在哪里?愿意听你说话?陪你做事?朋友是这样的吗?如果他没空呢?

会这样说的,你一定在算计,你在算计从人家那里得到,得到“听你说话,花时间陪你,陪你做一些事情,有事情叫你……”

但是啊,人家凭什么要听你说话?陪你做事?凭什么要看见你的优点?什么都要顺应你,这不是朋友吧?这不是在做你的奴隶?

你觉得你没有在算计,就是要相处得来,适应你的脾气,不跟你吵架……这些还不是以你为主?

很多人以为算计就是在金钱上计较。那些出门故意不带钱、洗发水都借别人的就不说了(丢人),很多时候你算计的是情感层面的算计,没涉及钱,就觉得自己不是在算计。

4.嫉妒,看不得别人好

情景:有一段时间,你的闺蜜/基友在学吉他/舞蹈/画画/钢琴(反正就是一项新技能),然后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由此,这几天你叫他干嘛他都没空理你,“没空,回头再说。”然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孤独?寂寞?难受?伤心?生气?感觉自己被抛弃?很正常的啦。人家也有忙的时候,理解。

虽然最后一个答案看起来比前面的好一点,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你的理解就是——你把人家看成你的附属品,你的理解就是你对他的恩赐。

我没有看到谁会说“为他感到高兴。”

你理解?你是他的朋友?他得到了他的幸福和喜悦,那也是你的幸福和喜悦,这才是朋友。他认识了新的朋友,有了能力的提升,你应该为他感到高兴的,但是你为什么会伤心?为什么难过?为什么不舒服?为什么悲伤?

这就是社交行为中的丑陋——妒忌心重,看不得别人好。

5.冲动,情绪化

与人交往的大忌就是冲动和情绪化,你容易难受、悲伤、心里会记恨……这都是情绪化的表现,你以为这些离你很远,但其实一直发生在你身上。当你的朋友跟别人玩了几天再回来找你,很多人会做的就是 故意不理他,“你别找我,我没空。”这就是情绪化。其实你也知道你不应该这样做,但是你依然会这样做,更不用说当你跟别人起矛盾冲突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

6.依赖性,不独立

这里不是单指对父母的依赖和不独立,很多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最明显的依赖特征,就是喜欢问别人问题,如:今天中午吃什么好?上厕所,陪我去吧?

其实都是可以独立解决的事情,但总会对人有依赖。性格弱一点的人,会说自己没什么主见,会听人摆布,而即便是性格很强的人也会对人有所依赖,而表现形式就是上文所说的连打饭都是命令式的让人帮忙。

你说你只是懒,不是不独立。但我告诉,依赖是产生懒的根本前提,依赖就是你怕付出行动,你怕承担后果,反正就是嫌苦受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而做出的选择。

而依赖,也会带来推卸责任,就是对人各种要求,对自己就各种理由。

7.“目中无人”,不关注他人

在“禁止吸烟”的牌子下抽烟,带着小孩儿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做这些事的时候你还觉得自己挺委屈,“哎呀,我忘了。”“哎呀,我不小心。”“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不记得了。”……

没有人故意去做,绝大部分就是不下心的。而为什么没有人会故意去做呢?因为你“目中无人”,不是自大狂那个意思,是你不关注他人的感受,没有想过那个地方适不适合吸烟,没有想过会不会污染环境,保洁阿姨扫起来会不会有麻烦……就是不关注他人的感受。

而只要你不关注他人的感受,你做出来的事情一定是丑陋的,一定会遭人恨的。

8.自以为是,主观猜测

“他是不是不愿意理我?他是不是看不起我?他是不是故意的?他是不是有心的?他这句话是不是针对我?……”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喜欢猜测别人的行为。

而这些主观猜测会带来你实际行动的偏颇,很多事情,实际上不是你能猜得准的,真不一定像是你想的那样子。你不理解人与人相处的关系,带来的结果就是不好的。

9.贪婪,得寸进尺

只要心中有贪婪,就会得寸进尺,那么就一定会侵犯别人的利益,最终一定会导致别人的厌恶。

10.看不起对方,找优越感

经常看到那些喜欢显摆、炫富、装逼的人,这都是在找优越感。

而你会忽略的一种,包括你和你的闺蜜/基友,会互相调侃/攻击

女生:“哎哟,你最好了,你男朋友对你多好。”——你有个男朋友了不起啊你?

男生:“窝草,你丫的可以啊,这么漂亮的女朋友。”——窝草,她怎么会看上你这样的?

其实,你的调侃和玩笑话,在心里都包含了看不起对方,鄙夷,为了从中找到优越感。人嘛,总要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但这些行为都是十分丑陋的。


社交行为中最致命的缺陷——自我。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己。

你的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就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你请人帮忙,不会去考虑别人是否有空,你会“不好意思”,但是你关注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荣,以自己的得失心来判断结果。

说“未来的利益,因为他是你的朋友,关键时刻要帮忙,因为关系”,这些还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说完了都是为了你。

但是你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吗?你以为这是举手之劳,在你眼里的举手之劳,你知道对人来说这是不是举手之劳吗?这背后要做多少工作?多少准备?你知道吗?

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应该是人,而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你根本不关注人。


过于自我会导致什么后果?

1.无法与人交流,因为你不懂他人

一个人站在你面前,你根本就不关注他,你只会想着:“我紧张,我手心冒汗,我好懦弱,我好胆小,我不会说,我应该怎么办?我不会与人沟通,怎么办?”

你有没有抬头看看对方是男是女?穿着什么衣服?是什么状态?在笑还是在哭?

如果他在哭,你会不会问一句“你怎么了?”这四个字?需要人教吗?会沟通吗?

换个场景,你参加聚会,你会不会问组织者“今天的活动怎么安排?”

如果每件事情你都不了解,你觉得你会得到什么结果?就像你找人帮忙从来不去考虑人家有没有空,现在是什么状态,有没有时间,是什么心情……这些你都不了解,你要跟他说什么?

2.不会招人喜欢,因为你不懂付出

说自己有交流障碍的人,就是因为你不懂,你不了解他人,所以没办法与人交流,然后不招人喜欢。当你只关心自己的时候,你就会跟人家提要求,给自己找理由,不懂得付出。

什么是付出?付出就是你要帮人家做点事情,你要给人家一点好处。

但你只说在危难的时候要人家帮你。凭什么?——要人家帮你,你平时就要帮他。

3.被人欺凌孤立,因为你离群低能

因为不懂得付出,所以没有好朋友,身边没有最好的朋友。——你想想自己都做过什么?

4.打击自信,强化自我,封闭世界

当你心里只有自己的时候,你与人互动的过程肯定是不好的,就必然会打击你的自信,你会发现人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你做任何事情,别人给你的反馈也不一样,一定会得到不好的结果,只会打击你的自信,最后强化自我,封闭自己的世界。

那些有社交问题的人,最后的走向是什么?离群索居,宅,孤独,寂寞,越是不会沟通的人越是这样。

而这样的人,往往都是从小被宠爱,溺爱过了头的人,从小养尊处优,不善于与人沟通。你看到从小被溺爱长大的人,哪个眼里有别人吗?

因为这些宠爱和溺爱会造成一个人世界观里的唯我论。造成了其社交过程中致命的陷阱——自我膨胀

伸手党,情绪化,这就是巨婴症。你会哭,只会要。你还是没长大的婴儿,不懂得与人交流。

婴儿的世界体系是什么?——母婴体系。妈妈就是你的全世界,你的世界是排他的,没有别人了。

但是,你已经不是婴儿了。


戒律、伦理、教养、秩序、规则

纵观佛教、道教、瑜伽和其他各种宗教,他们所提倡的都是戒律,戒除不良习惯,戒骄,戒躁,戒邪淫,戒赌……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什么?

只有当你规范自己,让自己的行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影响他人,不伤害他人,你才不会与人发生摩擦、碰撞,才不会产生矛盾,才不会有社交问题。而戒律、伦理、教养、秩序、规则等等都会帮助我们构筑自身的世界体系,保护我们自己的。

一个人要自由,首先要有约束。如果没有约束,你就会犯法,你做错了事人家就会报复你,还真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

我们都想成为自己,最后却都失去了自己

那些只想要得到的人,自私自利自我的人,懦弱无所适从的人,最后都失去了目标、方向、未来、人生。没有了要追求的生活,实际上也就是行尸走肉。

自私的人,往往最后都会成为最没有思想的人,

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你说你是好人?

这不是你说了算的。

只有当别人说你是好人的时候,你才是好人。

社交关系中,要“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不要连这个最基本的逻辑都搞错了,你连身边的人都不去关心,还谈社交?问技巧?问方法?最可笑的是学PUA把自己搞傻了的,无限的放大自己的欲望,到最后变得爱无能,走火入魔。

要做自己,首先得学会做人!即是为人处世之道!

只有你能够懂得做人了,你才会懂得怎样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做人,就是与人交往的处事之道,为人的方式,处事的哲学,也就是三观。


提升人际关系,我们要做什么?

1.先搞清楚最起码的规矩

去任何一个地方,做什么事,都应该先弄清楚在那种情况下,立什么规矩。与任何人相处,都先要去观察其规矩。

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每到一个地方,那里的人都会说:“你不用客气,我们这里的人都很和善的,只要你不……就没事儿了。”参加社团,要做什么活动,要怎么安排,由谁负责,这就是规矩。进了公司,公司的考核管理制度,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规矩。

人与人相处,先要清楚起码的规矩。

2.其次要清楚自己的立场

你在这个规矩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是什么样的人?该做什么事?

经常听人说“没规矩”,没规矩是什么?就是一个人逾越了自己的立场。不知规矩,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一旦失衡,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3.要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

要清楚自己的立场,还要清楚人家跟你的关系。初次见面?很好的朋友?陌生人?

就算是朋友,也只是除了我们之外的独立个体。所以你不能要求你的朋友去做超过范围的事。

不要以为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之类的才是朋友,往往这种朋友关系最后都是互相出卖和背叛的。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关系,都要按照正常的规矩、伦理、法则来处理,这样与朋友相处,你才会感到轻松、自在、自然。

4.最后要明白对方的需求

一定要明白对方的需求,从开篇到现在一直在强调,你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不是一定要满足他,但是你至少要知道。

如果你连对方的需求都不知道,那对方的感受会好吗?会喜欢你吗?

我们不敢说要成为让人喜欢的人,但至少不要成为那个被动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