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庸碌的方式,还是要靠写作
一
活到20多岁的后半段,善于思考的人大抵上能察觉生活中拥有大把的不可抗力。
我们不但难以改变自己,也难以改变周边的一切。在日复一日中,人生命中注定,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我年轻时,身边的中青年人是有活力的,似乎也有很多的梦想要实现。
现在再看,这些年长者增加了岁月的皱纹,面目疲惫。
是衰老所致吗?
回望过去的七年,我感觉外表的老是可以忽略的,但这七年究竟过得如何呢。我竟然想不起多少激动人心的事情。
可怕的地方在于生活的琐碎和平淡,连记忆都懒得保留它。
活着为了什么呢。不为什么,就这样活着。于是便像一潭死水,掀不起任何的波澜,人自然毫无活力,与庸碌为伍。
在反复的思考中,我认为即使看清生活的面目,也要与之对抗。
如果不对抗,那种庸碌是极为可怕的。
二
我的母亲就是个例子。
在到处都是文盲的时代里,母亲不但识字,还会背点英文字母。母亲看待事情要比其他传统女性大度许多。
但现在,母亲突然变得顽固起来。
对只生一个女儿的同辈人,称呼她“只一个女娃”。劝那些头胎是女儿的妈妈再生一个儿子。
母亲的变化令我难受。
在曾经的时代,她是开明的。这个时代,她却迂腐了。
许多老人试着去理解当代养孩子的艰辛,不再要求生二胎时,她却反对只生一个的家庭。她的很多言论比同龄人要偏执很多,随意评判一件事。
这与她年轻时不轻易论断他人截然不同,也不是一个悟透人生的老者表现。年纪没有给她任何智慧。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母亲的失意吗?
她总盼望自家儿女成为有钱人,像隔壁的谁谁那样,开豪车,月花费十几万,住进高楼大厦里。
尽管这明明是一个正常现象,普通家庭教育出的普通孩子,不是都能成为暴发户的。
她总想实现这个梦想,直到生活不停地打击她,直到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她陷入了思想困境。往日的那个自我被彻底放弃了。
她不再成长,而是在庸碌中丧失了思考能力,甚至在倒退中。
三
在没有起色的生活里,如何面对琐碎呢。
我见到很多已是二胎妈妈的人选择了写作。
她们多年不动笔,有的只是蹩脚的文笔,仍然想通过文字描述自己倏然而逝的生涯,追问活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
这些母亲在生活中被迫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像被摊上劳碌命一样,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
只要她们得出“人活着只能这样”的结论,一头扎进洗衣做饭带孩子孝敬夫君公婆里,估计根本不会想到写东西。
但百忙之中,或者想起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时代,或者听到了灵魂的召唤,下决心抽空去写作。
这就是对抗生活。
如我前面说的,即使明知生活一塌糊涂,毫无意义,却不愿完全陷入其中。
为什么是写作呢。
写作只要识字就可,等到空闲,拿起手机把想法输入进去,不受场合限制,不需要精心筹备。当然写作千差万别,是有等级的,可能耗费大量时间不会得到任何相关利益。
所以,这种选择多少是悲壮的。身边人没有人支持,会嘲笑你大把年纪做白日梦,你只能靠自己悲壮又积极地坚持下去。
不管如何,比起放弃成长,持续的写作能够保持思考,与自我交谈。
如果与那个意气风发的自我完全切断,无情的生活定会把你蜕变成另一种人。通过写作与自我保持联系,是对抗庸碌的最佳方式。
文/怪旅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