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哲思关于幸福的人生思考

如果爱43美代宗教

2018-11-05  本文已影响527人  玩哲录

而这位男主人公没有,女主人公有,最终他被她感动,放弃了收购项目,而且主动地把资金注入进去,让它起死回生。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反面人物,就是他的律师。典型的唯利是图的小人,来反衬出这位女主人公的那美丽的心灵,这就是一种心灵的东西,影片里明确地讲,相貌是不重要的,有没有钱也是不重要的,出生卑不卑贱不重要,而一颗心灵是最重要的。

当时这部片子为什么那么轰动,《时代周刊》的评价说:很简单,因为它把今天的美国商业社会最缺乏的东西讲出来了,而缺乏和稀缺的就是有价值的。

我们今天的很多女性应该懂得一个道理,现在整容手术那么发达,现在营养那么好,现在的医疗条件也那么先进,你整出来一个外在的漂亮的东西不稀奇的,学历也更不稀缺,只要是高中生基本上都能上大学了,除非他不想上,当然学校好点坏点名气大小而已,因此各种人太普遍了一点都不稀缺,千人一面,有些女人照着明星脸整,都弄出僵化的机械的面貌了。

现在是缺好工作,而不是缺学历,我最近面试了很多人,有些都是研究生了,还是找不到工作,工资低得很,公司招人有限,肯定还是找有经验的有实力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学历当然也有点用处。

但因为太多了,是人现在都是有学历的,所以再强调学历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除非是从事什么特殊的行业,没有这个人家不让干,比如某些学术机构什么的,没有博士人家不让进。因为,就社会的大范围来说,学历是真不值钱了,能力才是最值钱的,而尤其是某些冷门专业,别忘了竟然出现了一个环卫工人的招聘新闻,结果来了上百位人才,很多竟然是硕士学历,就为了进入所谓的体制内?那这些人,书是白读了还是怎么的?

但是,现在稀缺的是最能打动人的那种心灵美的东西,而这样心灵的东西最能保证爱情的品味,最能保证婚姻的责任,最能提升一个人的审美境界。今天我们太迷信那种外在的东西,肯定是本末倒置,我相信中国人在未来,有没有魅力有没有吸引力,在对一个人做评价的时候,将会是最重视的东西。

除了强调爱与美的统一之外,我们还要必须强调爱情的审美品味。

针对当代中国人在爱情生活中,正在滋长着的性关系上的自然主义态度,我们尤其强调爱情中的理智美的品位。我们承认,爱情生活无论如何总是以感情为主导的,但是,真正美好的爱情又总是与理智和谐一致的。因此,如果说感情是爱情之树上的娇艳的花,那么理智就是枝干和根茎。

爱情是要有审美品味。审美品位在今天,就是要超越那种性的问题上面的自然主义的一种做法,哪怕他今天多么时髦,哪怕他今天多么流行。从审美的角度来讲,它是有欠缺的,因为从自然主义的角度来理解爱情,它很容易把这样的一种生理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

而这样的东西,并没有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

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它恰恰是人之为人,往往要超越这样的东西。只要我们不会回到那种中国古代那样一种禁欲主义的,“以礼杀人”的,甚至是“失节是大”之类的背时的教条当中去,只要我们不会回到禁欲主义的立场当中去,我们就应该承认人的审美品位与心灵当中的一种相互的欣赏、人格境界等方方面面的相互认同。

在价值观方面的趋于一致,这些东西可能更带给爱情一种审美品味。志同道合,还不仅仅只是一种自然主义所理解的爱情。这个问题今天之所以在国人心中是如此茫动,还是因为我们这样古老的民族在两性问题上面,历史的看多少有点过于严谨,过于羞怯,而这样的民族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之后,确实走向了另一个反面。

如今,包括有一些小说、电影、电视剧,无论演员和导演多么有名气,很刻薄地说绝大多数的人毫无品位,他们更多的在表演着一种纵欲主义,因为那种自然主义的一种东西它不是艺术。

而艺术永远是带给人审美的东西,所以呢,赋予爱情那种氛围品味,是很需要我们懂得超越自然主义的东西。甚至,我们也可以明确地提出口号,重新回到古典主义的立场上。在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过于强调那种精神层面的片面性之后,我们需要再回到古典主义的立场上。无论是罗密欧朱丽叶,无论是梁山伯祝英台,都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一种古典主义的爱情,所以它们能够千古流芳。

我们今天不断的在怀念,不断的在追思,不断的在探询,不断的在憧憬,不断的在思索,这样的一种爱带给人的一种心灵层面上的东西。

当然了,为了丰富我们的心灵和精神的内在世界,我们还需要强调真正优美的爱情必须要有艺术美的滋养。

歌德说,“要警惕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称为艺术品”,正如小说里面有黄色小说一样,书里面有垃圾书一样,不能只强调让大家读书,还更要强调的是读什么书,垃圾书黄色书它也是书,所以,正如我们今天的电影里面确实有一些黄色的电影,国家现在因为没有分级制是很糟糕的,大量的镜头若隐若现、情色显露、赤裸肉身、毫无美感,甚至是直接描写性活动,而且还在不断的腐蚀麻醉国人心灵。

我不无忧虑的看到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年人对真正的艺术美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和鉴赏力,他们更多的人把寻求感官刺激,甚至对黄色淫秽作品着迷,从而损害着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是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大量的人因此而使自己步入歧途。

这就需要“以美育代宗教”,来涤荡我们的心灵。

这是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的部分演讲内容,原载1917年8月《新青年》3卷6号,后编入《蔡元培选集》。从字面看,美育代宗教,是说用美育代替宗教。“说”,是一种文体,如同今天的论说。

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说的美育是培养大众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常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对现实和万物的鉴赏认知活动。

美育能促成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与此相应,宗教也是一种灌输和教育活动,并因此而形成的一种信仰,即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显然,宗教所憧憬的理想是虚无的,只能是自我麻醉。

所以,许多经典作家和一般专家学者都强调用美育来取代宗教,以培养健康、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性质、和方法等的一场革命。在我国,以美育代宗教的主流行为,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美育的任务还很繁重。

因为同时允许信仰自由,因而宗教行为仍在出现,从今天看来,美育代宗教的活动,有着无比现实的意义,我们需要加大力度,突出通过审美教育和启迪,让教育对象提高审美能力,自觉取舍,取美学智能而舍弃宗教狂热,逐步完善自我,求得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要强调艺术美对爱情美的影响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我们抬头看天,仰起那做人的高贵与自信,让我们爱的情思徜徉于大自然的雄浑与沉静,徜徉于世界社会人生美妙的天合之作,徜徉于神奇美妙的生命艺术世界,从而获得美的滋养与丰润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