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吧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电影】为什么狗13不叫狗13?

2019-01-22  本文已影响65人  情感杂织

VOL.132

作者:苏子


1、

不矫情,不痛,没有流产,也没有爱过。

每个经历过青春期的人,都会在狗13这部剧中找到自己,那个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父母,也可能是生命中的路人。

《狗13》,曹保平2013年作品,雪藏5年后,改名字为《狗十三》,小写改大写,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做出了很大的妥协。

广电总局怎能允许如此明显的隐喻,就如同父母怎么会容忍孩子的“不听话”。

2、

少女李玩,13岁,是一名初中生。

和很多青春期少女一样,敏感、有青春痘、看起来毫无自信。

但她比我们的青春期更特殊一点,她有一个再婚家庭,父亲再婚后,她便有了弟弟。

父亲担心李玩一时接受不了多个弟弟,于是她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怕李玩寂寞,他还给女儿买了一只狗。

狗被李玩取名爱因斯坦。

有了爱因斯坦后,李玩果然开朗了很多,但愉快的日子并没维持多久,在一次疏忽中,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

对大人来说不过就是一条狗而已,丢了就丢了,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大概和丢了一件衣服差不多。

但李玩怎么可能不在意。

爱因斯坦对她来说,是唯一能讲悄悄话的人,是乐趣的全部。

于是,李玩不顾家人阻拦,冲出去找狗。

爷爷担心李玩追了出去,推搡中,爷爷的脚扭伤了,也是从这一刻开始,错误全变成了李玩的。

“爷爷都这样了你还要狗”

“别哭了!”

“怎么这么不懂事!”


 3、

后来,后妈出了个主意,买了一只长得一样的狗,骗李玩说是爱因斯坦找到了。

少女哪有那么好骗,李玩一眼就看出了是假的,大哭着对家人说这根本不是爱因斯坦。

但家人已经没有耐心了。

“你还想闹到什么时候?”

面对家长欺骗性的行为和不理解,李玩开始和家人们对抗。

她学会了半夜离家。

也学会了找姐姐的混混男友喝酒。

她想用这些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可在大人心中,这是李玩“学坏了”。

在一次争吵中,父亲用最原始最暴躁的方式将她「教育」了一顿。

粗俗、暴力的方式,让李玩不敢再反抗,也学会了妥协,变得“听话”了,“懂事”了。

这样的“中国式”教育,相信每个从青春期走过来的我们,几乎都经历过,无人能够幸免。

“我把好的给你,你就必须听我话”,用“为你好”的名义,强迫你去“懂事”。可笑,但绝对真实。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

「听话」是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

「懂事」是唯一的教育成就。

大部分家长们不在乎小孩的个体差异,更不在乎自己的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甚至有时候连基本的是非都不在意。

他们在乎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小孩好不好管,听不听话。

初看到海报上《狗13》的时候,以为是狗的名字就叫13,怎么看怎么像骂人的,后来发现青春期,可不就是一段狗13的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