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文海中华文学文学创作

乡亲

2021-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林c

“哎哟,好大姐哟,这个框里的西红柿不能挑了,人家别人已经买了,钱也付了哟。”

“要买挑这一筐里的,包沙包甜,随便挑吧,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炒菜保你能炒出水来。”

清晨绕着公园跑步,公园大门口照例有一排卖蔬菜水果的小摊贩。远远的听到这一声声的叫卖声,由不得停下的脚步。因为这说话的口气是久违了的乡音,是我小时候生长的那个地方的纯粹的口音。

虽然我现在生活的这个地方离我小时候生长的那个村庄只有90多里路。但就这短短的几十里路,口音也是千差万别,听起来有很多的不同点。

多年来在这里听惯了最多的是普通话,也有各种不同口音的说话方式,这么纯粹的、地道的乡音,还是很少听到。

我转头看向那个正在吆喝着的人,他的旁边是一三轮车西红柿,一筐一筐摆得整整齐齐,红艳艳的西红柿又大又圆,看上去就是自然成熟的那种,凑近了感觉有一种香甜的味道。

那个人正手忙脚乱的用一条毯子盖三轮车后面的西红柿,一边盖一边说:

“这些筐里的西红柿都有人定了,要挑都在前面那个框里挑吧。”

看来是酒好不怕巷子深,好货不怕没人买。他要的价钱并不便宜,整筐买1块2,零卖1块5一斤。要知道超市才9毛9一斤。但在这里挑西红柿的人还是不少,大家都一塑料袋一塑料袋的装着。

这是一个中年人,挺直的身材,利落的毛寸头发,古铜色的皮肤,是那种常年在太阳下劳作的人的皮肤。

看见有人拿起来看,他大声的说着:“掰开尝一尝吧。品尝不要钱,自己种的,甜的很,美的美着里。”

这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随着他热情洋溢的解说,他的西红柿转眼间就都卖完了。

我想到了我的二叔,他也是这样的身材,这样的发型,这样的皮肤,也是种菜卖菜的,但是他却没有这个人的口才。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在低头干活儿,话却说的很少。

十几年过去了,二叔的子女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他去世的时候,年龄大概也和这个卖菜的人差不多。

今天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仿佛很熟悉的面孔,我提着满满一袋子西红柿回家了。

步也不跑了,明天再跑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