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小线一起读书成长更文800字点赞中国传统文化

《论语》17:闭嘴

2022-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康康2022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僧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道:“何必要口才呢?”强嘴利舌地同人家辩驳,常常被人讨厌。冉雍未必仁,但为什么要有口才呢?”

【读后感】

文中孔子说:“为什么要有口才呢?”,想必有些读者会随即反问夫子一句“为什么不要有口才呢?”,现代社会,特别作为职场人士,演讲和口才是多么重要的技能,你居然说不需要?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孔子这番话是针对学生冉雍的评价。另一个人认为冉雍这个人很仁德,只可惜口才不好,很多话表达不出来。而孔子的看法却截然相反,冉雍仁不仁德,我不做评论(《论语》中,很多人问过孔子这个“仁”的问题,问某某人算不算得上“仁”,孔子都说不知道,不明说此人达不到“仁”的标准),但是口才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倡导和炫耀的才能。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绝不是慷慨激昂,舌战群儒,而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他讨厌“巧言令色”之徒,提倡多闻多见慎言慎行。

虽然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变了,可很多东西依然没有变。什么没有变?人和人性。只要有人和人性存在,孔子的思想便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代社会通讯和资讯都极为发达,微信群信息每天几百+,手机每天好几十个不请自来的各种形式各种来源的推销电话。人们在不断地说,也在不断地被迫听。我常常想,这样的狂轰滥炸,人心能安定,能不累吗?

前阵子,微信推出新功能“群折叠”,我马上动手操作。后来,我发现一个月内一次也没有打开过这些被折叠的群,这一个月,我没有看它们,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可见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那么多资讯,那么多打开的窗口。

交谈窗口和方式多了,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了,而能听你说话的知心人越来越少了,没有人关心别人心里在想什么,只关心自己心里在想什么,黄晓明那句“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相当经典,是众多人的内心写照。

这个世界太喧哗,我想静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