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季第8周-174霄霄霄宇-史记
本周进行的是《平准书》的第二篇:《太史公论财用》
《诗》《书》记载重农轻商的社会,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人民需求少,自然资源不断被发掘利用,取之不尽。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人民的思想相对淳朴:"安宁则长痒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痒序就是学校,长痒序即以学校中长者为尊,权势爵位为尊的规矩得以弘扬,以礼义道德来限制逐利的行为。确立了尊卑规矩,人民的行为就得以规范,民风淳朴,鄙视趋利行为,尊重道义的行为。
然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争于战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政治上大国吞并小国,弱小国家因为不祭祀而灭亡;商业活动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重商业必然带来思想观念的变化,商业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赚取利益,而在赚取利益的过程中就难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当和道德规范出现冲突的时候,商人往往会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农业社会没有发展过商业,相应的限制非法获利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就出现了"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以武力诡诈为重,以仁义道德为轻,以富有之道为先,以退让之行为后的现象。
到秦朝,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发展商业,将珠宝龟贝银锡等旧货币作为装饰,而黄金铜钱贵金属作为货币,这些物品本身是有自身价值的,他们的价格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也许就是最初的市场调节,亚当斯密所说的无形的手。整体的物资也出现了缺乏,因为常年的战乱,天下百姓的耕种,不够供给粮饷,纺织不足以保证穿衣,天下倾尽财力献给天子,天子仍然为不够用。
太史公论述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的关系,指出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对社会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的本性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同时他也认为,重视商业、重视钱财是社会不公,出现贫富差距、世道不安和百姓贫困的重要原因。
这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他总结出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但是重视商业本身是没有错的,关键在重视商业的同时如何规避人本身的趋利性,就要靠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所以并不是说,发展商业带来了人的本性变坏,而是缺乏约束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投机行为,扰乱秩序。发展经济是必须的,制度建设也要快速的跟进,这样才能保证不仅依靠道德约束也依靠制度约束,经济活动可以顺利的展开,其中各方的利益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制衡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