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或写字

绝美十字,看呆网友...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110人  郑辉贤国学艺术

“当” 笔 断 意 连 最 流 丽

此字自上承接,笔断意连,跌宕起伏,有冲突、有呼应,字形摇曳生姿,险而美,逸而定,无疑是王羲之单字之流丽典范。

“驰” 抑 扬 顿 挫 最 舒 展

驰,指车马等急速奔跑。左边马部紧凑、顿按沉着、稍左倾,都是为了右部的舒展变化,最后一笔把整个字的舒展气势,交代完整。

“道” 顾 盼 生 辉 最 空 灵

左中部黄金位置宽绰的布白、简约明丽的笔画、果敢折笔与收笔…带来无比空灵的汉字形体感受。承让生姿,顾盼生辉,灵动生趣,阴阳生道,这是中国千年美学思想最为直观的表述。

“未” 上 呼 下 应 最 韵 致

别小看这个只有五个笔画的字,书圣不经心的布局,却让韵致得以最大化的呈现。大胆将两个横画间距拉开,上呼下应,气势拉起,竖画的弧度与两点的顾盼,产生无限韵致。如此气韵,对通篇作品起到很好滋润之用,承上启下,行气十足。

“百” 不 拘 一 格 最 意 趣

“百”字是集王羲之《圣教序》中最奇特的单字之一,六个笔画没有一笔是按常规出牌的,如此,却搭建了专属王羲之的的奇妙意趣。因此,也成为了王羲之或者说《圣教序》的标志性单字。在《圣教序》里有不少这样的奇趣单字,大家慢慢发现。

“谢” 气 势 开 张 最 得 意

来自书圣手札《二谢帖》的“谢”字,单字便可窥见其势,大气磅礴,不失雅致。

“殊” 曼 妙 生 动 最 洞 达

端庄开阔的一个“殊”字不能说是清秀的,但足以耐人寻味。竖钩与反捺的扬与抑,笔笔连带的意味,跳跃生动、险而不怪,行笔自然,端正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二王书法中的洞达聪颖,以及笔法的丰富与纯熟。

“故” 厚 重 明 朗 最 丰 美

“故”字笔画少,草法极简,因而粗厚,但交代明朗,丰美盈盈。草势熠熠,丰腴动人。

“和” 藏 露 相 生 最 雍 容

来自《兰亭序》高识别度的“和”字,无疑是王羲之书法中最为雍容的字。笔笔呼应,果断从容,藏逆结合,左右穿插,提按顿挫,裹露相生,达到几乎完美的融合,无不给书圣书法呈现出了一个最为雍容的气象。

“亭” 婉 蓄 洒 逸 最 风 流

众所周知,这是来自《兰亭序》中的“亭”字。楷法习惯的融合让书圣的笔墨情怀以最具性情的方式呈现,楷中带行,有条不紊,没有剧烈的感情舒展,没有捭阖冲突,婉蓄而洒逸,这无疑是书圣最风流性情的一面。

颜真卿楷书墨迹《自书告身帖》,又称《自书太子少师告》,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

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 四 |

工整平稳,清淡有味。

| 之 |

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

| 首 |

字势欹侧,富有动感。

| 文 |

撇捺舒张,捺笔劲挺。

| 氏 |

钩画的处理,极其丰富。

| 贞 |

尽现颜书行笔气韵,结体变化微妙。

| 存 |

厚重雄强,大气磅礴。

| 中 |

自然天成,稳中求险,巧里藏拙。

| 专 |

上下结构,气魄博大。

| 由 |

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健。

| 直 |

清劲丰肥,庄重正大,圆转深厚,充实茂密。

| 方 |

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

| 山 |

笔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

| 公 |

笔画变化多端,灵活熟练。

| 光 |

弯钩出锋处往往有缺角,如鸭嘴状。

| 王 |

收笔处往往重按,加重分量。

| 力 |

起止转折,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一目了然。

| 乃 |

笔画至简,肥美遒劲。

| 古 |

稳重大方,古朴质拙。

| 全 |

用笔劲健,结体峻拔,笔画位置经营疏密得当。

| 羽 |

用笔多力丰筋,魁伟博大而富奇气。

| 尔 |

点画血肉融合而筋骨并重,

有含蓄内敛处,有尽露锋芒处。

| 可 |

竖钩略弯,笔画厚重而不板滞。

| 如 |

横画细劲,竖画粗壮,既有变化,又有力度。

| 故 |

左右结构,欹斜取势,富有动感。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