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家

回家

2017-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二宝吃橙子

我知道那种舒服,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我知道这里的每个角落,怎么被岁月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光景,这里的每个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时间滋长出这样的模样。

——回家

《回家》应该是《皮囊》一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就如我摘抄的那段话一样,家于我们而言,是最舒服的存在。每次看到都忍不住再看一遍,忍不住再打下来一遍,一遍遍的默念,感受着。

品味着“我认识这里的每块石头,这里的每块石头也认识我”,就如我熟悉着从家门口走到学校的每一块盖板,窄窄的马路,一边铺着一块块的盖板,延续到各个街道,遮蔽着下面的下水道,盖板是我十年如一日求学的必经之路,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突然迎面而来的画面感: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踩着一块块的盖板,带着即将到学校见到同龄的朋友们的小兴奋,同时又不想见到老师,不想坐的板板正正听老师讲课的矛盾心情;放学之后,会挎着好朋友一起走那么一段路,聊着老师讲的东西是多么无聊,聊着同学之间的八卦,然后分道扬镳,带着瘪下去的肚子,空空如也的胃,回到有等待着我们的饭菜,等待着我们的父母的家里。初中中考那会,需要考跳远,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会出来,在家门口的盖板上蹦跶,两个盖板,一米二,一使劲,跳了两个半,一米五,开心,再蹦跶几次,就进屋,矮矮的个子,肉肉的身材,跳出来一米五,已经很满足了。

很感激,在作者写到家乡的石头的时候,自己有可以怀念的盖板,承载着我的童年的盖板。这种心情在几年前我可能是完全体会不到的,自从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这个小镇,这座城市,去了另一座距离家乡不远的城市求学之后,感触极深。

期间,想过怂恿卖掉家里的房子,搬去市里,父亲一直不赞成,想着奶奶还生活在这里,这里有着她生活的舒适圈,她几乎认识附近的每一位老人,可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小公园和认识的老太太们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或许只是静静地坐着,吸取着日光的精华,想象着自己这样会身体健康,不给子孙带来麻烦,常常念叨:自己身体健康就是子孙的福气了。

现在,庆幸着父亲的不愿离开。这个小镇,我们生活过的地方,不只是对于奶奶,也包括父亲,母亲,姐姐,甚至于我,都是最舒服的存在,想到这里,心里会变得软软的存在。我们认识这里的大多数人,走在街上,看着从自己身旁经过的人们,这个和母亲同龄的人好像老了,这个当时比我小几岁的邻居,现在都长这么高了,那个奶奶怎么现在瘦了那么多,头发也白了不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甚至会牵扯出一段回忆。这是在除了家乡之外的地方所不能激发的。

这么一个看似承载着不多人的小镇,其实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年轻人纷纷去了城市,而老一辈们还坚守在这里。城市固然很好,发达,便利,前些年还会渴望自己家能够搬去市里,感觉高大上那么一些,如今不会了。买得来城市的房子,买不来小镇的回忆。

庆幸自己永远有家可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