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孤月心灵

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将古希腊哲学推向巅峰时期,而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希腊哲学盛极而衰,开始走下坡路,这与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无法分离。

当时,各城邦战争纷乱,马其顿王国统一了城邦,并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各城邦放弃了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城邦制度也走向瓦解。亚历山大帝国开始向东方进军,逐渐征服了波斯、巴比伦、埃及等东方国家,并将希腊文化渗透到了东方,这个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尽管如此,由于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是由于希腊城邦繁荣所致,而希腊城邦的衰落也导致了古希腊哲学的衰落。

虽然希腊文化传播到了东方,但一定程度也受到了东方哲学的反噬,出现了专制主义、享乐主义及纵欲主义。然而”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已不再是考虑世界本原或是如何建立好的国家这类大问题,转而关注个人幸福快乐等伦理性的问题。在”希腊化时期“,哲学家貌似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沉溺于探讨个人主义的问题。最主要的思想有: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斯多葛主义以及怀疑主义。

1、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感觉伊壁鸠鲁是一个很悲催的人物,他本身是一个尊崇节制主义,追求内心平静的乐观主义者。但伊壁鸠鲁主义却莫名成为了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的代名词,完全扭曲歪解了伊壁鸠鲁本来的思想,这也是由于后期伊壁鸠鲁受到了他的对立面斯多葛主义哲学家对于其思想的曲解。

那来说一下伊壁鸠鲁本人的思想观念,他对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哲学论点。

伊壁鸠鲁分析了对人类心灵产生纷扰的三个原因:

第一,是对自然灾害的恐惧。

第二,是对死亡的恐惧。

第三,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内心的纷扰。

伊壁鸠鲁是这样来解释并且解决这些纷扰:

第一,当时科学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人们依然认为一些天灾是由于神对于人类的惩罚,内心感到无力与恐惧。伊壁鸠鲁则尊崇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自然界是由原子以不同的形态组成,并将神从这个自然界驱除出去,并不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神有关,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一些自然灾害不过是原子运动的轨迹有所偏斜,会发生偶然的巨变,造成了自然灾害,是正常的现象。他用这个解释来消除人们对于得罪神的恐惧,以达到心灵的解脱。

第二,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是由于对于死亡以后领域的未知。伊壁鸠鲁认为人的痛苦主要源于人的感觉,他认为人死亡会化成一堆原子,并不会再有感觉,所以死亡并不会产生痛苦,所以人也不用对死亡产生恐惧。

第三, 伊壁鸠鲁认为建立一个和谐社会,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每个人都遵守契约的规定,就可以减少很多人际关系的纷争,从而达到内心的安宁。

伊壁鸠鲁至始至终都是提倡通过对身体和灵魂纷扰的克服,来找到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把追求快乐和幸福作为哲学的信条,但是反对把快乐和享乐等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斯多葛主义的禁欲主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多葛主义是一种较为悲观的人生观,认为追求灵魂快乐至上,摒弃一切肉欲的追求,这正好与伊壁鸠鲁主义相对立。

公元前300多年,芝诺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

斯多葛主义追崇前人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认为火的核心和灵魂即是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当时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万事万物永恒不变的就是变,他强调变化是世界的特征,但世界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尺度与规律,而这指导世界变化的规律就是“逻各斯”。斯多葛主义则认为,人的命运也是有逻各斯所支配,人们在面对命运时,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服从,而不是去抗争,这相对来说比较悲观。

晚期的斯多葛主义有三位比较著名的哲学家,分别是:塞尼卡,他认为对于各种世俗的诱惑,我们都要保持一种不动心的态度;爱比克泰德,他是奴隶出生,由于人世遭遇了各种不幸,因此被释放以后,表现出人生的隐忍态度;马可奥勒留,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是正如柏拉图《理想国》中诉说的,哲学家为王的例子,是著名的帝王哲学家,他有著作《沉思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希腊化时期的怀疑主义

古希腊晚期盛行的怀疑主义,颇有一种思辨色彩,对于一切主观主义的独断论都保持怀疑的态度。早期的怀疑主义代表人物是皮浪,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不做任何判断、悬置判断”。只要关于对事物有判断的想法,一定要悬置起来,不作主观的判断。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达到一种灵魂的安宁。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考试的成绩是一种客观存在,而认为高分即是好,低分即是不好,则是一种主观的断定,所以怀疑主义便是不对客观事实做主观判断,来达到内心的平和。颇有一种中国古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后记

该读书笔记,是订阅喜马拉雅书杰《哲学100问》学习后,根据讲课内容及课后复习精华,尝试用自己的理解表达,为了巩固和梳理所学知识之用。

附上听课笔记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希腊哲学衰落时期的思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