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尊重、理解、信任,创新精神的源泉——《人的潜能和价值》读书
罗杰斯人际关系哲学的主要观点有:
1.悦纳自己,珍惜自我。珍视我获得的经验和我自身的每一个侧面以及我心中产生的各种感情,无论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珍视我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各种念头,无论它是愚蠢的还是具有创造性的。因为,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
2.设法造成一种真诚、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氛围的话,就会出现一些鼓舞人心的情形。你所在的组织成员的态度会从僵死刻板转向灵活变通,他们的生活方式会从一成不变转向寻求发展,从依赖他人转向依靠自己,从墨守陈规转向富于创新精神,从谨小慎微转向接受自身。
3.一旦我们所处的组织形成上述这种利于人们成长的氛围,我们就会对自己、对他人和集体产生一种深刻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创设这样一种环境。
4.要善于积极表达沟通。在任何重要的或持续性的关系中,人们最好把那些萦萦于怀的感情表达出来。当以我的感情形式表达出来以后,也许暂时会出现令人不安的结果,但是这种做法最终会比企图否认或深隐感情有益得多。
5.诚挚坦然的态度要比处处防范他人的态度有益得多。这对于推动人际关系的发展很有益处。
6.要时时与人们实实在在地交往,用沾满泥土的双手,观赏花蕾,眺望落日。至少一只脚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这样,才能时时获得真实的经验。
7.要打开心扉,让自己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面向外部世界。我们固然需要反省沉思以求认识自我,但是内省必须与行动结合,必须与人交际,或者创造一些东西出来。
8.上述关于人际关系的哲学观点,适用于一切与人有关的场合,可以运用于疾病治疗、婚姻、父母与子女、师生、社会地位不同或种族不同的人们之间的关系。甚至适用于那些目前仍被强权所统治着的领域。
阅读此文,我还获得的新知以及感受深刻的观点有:
1.原教旨主义的概念——最早以基督教为背景。“一战“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基督教新教中一些自称为保守的神学家为反对现代教义,尤其是反对《圣经》考证学,形成为这一神学主张(又称”宗教经典主义“或”宗教复古主义“)。
2.幸福来自同辈的感受的一致性——我们个人的对生活的希望、理想和目标,那些隐秘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梦想,如果可以与另一个人互相分享,那就是幸福。
3.同伴之间的思想交流、讨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玩伴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要帮助孩子慎重择”伴“。
4.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习的成效影响很大——罗杰斯评论他的老师利塔。霍林沃斯时这样写道:”她的个性给当时那种冷冰冰的处理方法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我们从她的人格中比她的讲授中学到的东西更多“。
5.罗夏法——又称罗夏墨迹测验。是有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罗夏创立,是一种利用墨迹图版进行人格测验的实验。
6.谈话是一种为社会所公认的鱼人们结成真正的亲密关系的方式。
7.倾听可以获得信任,倾诉可以赢得舒心。
8.没有任何外力可以解决人自己的问题,唯有信任——信任人们。信任他们反省自我、理解自我、认识他们自身问题的能力,信任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使每个人都感到他要对整个集体的行动负责,而集体也要对每一位成员负责。人们给了我权权力,我要把它完全交给集体。放手让学生和班集体自己选择方向,并且以他们自己选定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取得的进步。
而令我深感自豪的,是罗杰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他写道:”近年来我发现我确实十分赞赏佛教及禅宗使用的一些方法,尤其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警句。让我这里读几句体现老子思想的话,它们曾在我心中激起深刻的反响: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尽量使心灵达到虚寂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因此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虚“、”静“,老子认为的心灵应该保持的状态,即一种没有心机、没有成见的状态,是消除了利欲的引诱和外界的纷扰而得到的空明宁静)。
不仅罗杰斯赞赏老子,而且他喜爱的另一位思想家马丁.布伯也力图阐述老子的”无为“思想。布伯是这样阐述”无为“思想的:试图干预万物生长规律的人必将损害这些事物和他自己。。。。。。颐指气使的人具有的是微小的,显露在外的力量,而无为的人具有的却是巨大的、内在的力量。。。。。。有修养的人不去干扰存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他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但他能促使‘万物自化’。通过自身的谐和,他引导万物趋向谐和,他使它们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本性,自由地趋向自己的归宿,他把它们内部固有的‘道’释放出来。
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得力的团体领导人呢?罗杰斯再次用老子的话予以说明:”太上,不知有之;......其下,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更次的,人们轻蔑他。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帮助人们实现心愿,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文章接近结束,罗杰斯还写道:我最喜爱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另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罗杰斯坦承:这段话过于简练,但对于他来说,它(指老子的这句话)道出了西方社会迄今尚未完全领悟的真理!
2017年10月18日 夜
补记:
令人钦佩的是罗杰斯的严谨坦诚的自我解剖精神。他在文中详细回顾了他关于人际关系哲学的形成过程,坦陈他生长的虔诚信奉原教旨主义的家庭对于自己这个大家庭之外的人所持的态度是:别人的所作所为是很成问题的,对待他们,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但避免接触交往。他及他的家庭严格遵守《圣经》的这句话:生活于人群之中而洁身自好。小学时,离群索居的高傲态度是他的行为特点。中学开始渴望友情但是由于不断变更学校,的确没有和同学中的任何一人竭诚一种亲密的相互发生影响的私人关系。在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青春期,他强烈意识到自己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完全是一个局外人,在这个由人组成的世界中几乎没有或者说很难寻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大学开始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并开始与女生交往,这个女生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海伦。新婚生活使他意识到:婚姻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夫妻双方从偶然向对方提供的帮助中认识到,在我们的关系中那些看起来无法交流的东西,如内心隐秘的骚动和不满恰是最值得交流的(这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爱人乃至家人每一次交流的机会并坦诚以待)。
我感觉,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在待人处世方面也有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我现在心性平和了许多,很多年轻时难以容忍的东西,现在都能理解并且包容。只不过懂得太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成熟”的过程?
2017年10月19日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