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说我没时间学习,那只能是你的借口
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共帐号:
大算计(dasuanji)
请注意: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当年高考完你做的第一件事还记得吗,是不是突然感觉脱离了这地狱般的生活,马上就会进入向往自由的天堂,然后把书都撕掉了。
进入大学第一天你感觉自己是一只天空飞翔的小鸟,感觉世界都是美的,这是自己曾经向往的象牙塔,有绿树成荫的地方,有假山湖畔的地方,有谈情说爱的故事,总之那是美妙的。
而后步入社会才知道,我的专业知识没有学好,加班加点的工作更本没时间去学习,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做,等你结婚了有孩子更感觉到自己与学习无缘。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不适合你。
我这里不是给你打广告,而是真事,给你说说那些人是怎么做的。
吴军,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文明之光》。
他刚刚写完《文明之光》第四册,以下是他的写作方法,你也可以学习一下。
首先是书内容的选题,这里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写书也是自己价值观输出一种。
必须是我比较熟悉的题目,并且是我能够得到大部分作家得不到资料的题目。换句话说就是题目不熟悉的,别人比我写的好的题目我不写。
必须读者感兴趣的,不要自顾自地灌输想法。
虽然是写历史,但是必须具有现实意义,对当下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我不写。
作为一个主张和平方式解决各种问题的人,我一直强调文明的力量。
其次是列大纲,保证每一章有一个明确主题,并且章与章之间有连贯性。
再次是做功课,无论是谁写书,都不可能靠着自己的脑袋写出来,这是重要一环。
第一类功课读书,读英文书、文献,每一个题目的相关的书都要读一遍;
第二类功课查阅和组织资料,把大科学家在《自然》和《科学》发表论坛都读一遍;
第三类功课真正地学习、上课了,通过慕课(MOOC)平台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了一些课,在斯坦福大学听了一些课。在MOOC学习还可以拿到一个证书。学完后就可以和科学家讨论课题。
再次开始写作。
通常是零碎的时间:飞机上,等小孩,和朋友约了吃饭之前时间,等等。有时候只有三、五分钟,能够写几十个字,但积少成多,平均半年能够写一本20万字的书。
最后整理修正。
重新整理一遍,然后征求编辑和一些读者的意见,调整框架结构。
找领域的专家看看内容是否有常识性的错误,在更正一遍交给出版人编辑处理。
实质上那些人如果把平时无所事事、玩手机、K歌、闲逛,或者在公司里做无用功的时间加起来,恐怕比我写书的时间要多很多。所以不要拿自己来质疑我在公司干活。
每当我写完一册书,其实就等于是学完一门课,或者做完一个课题,而书本身则是课题的一个报告而已。
同时吴军在得到APP开辟专栏,每天保持一遍文章,每天定时发布。
来看看世界500强5位CEO作息时间表一览
1美国在线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Armstrong
这位前谷歌执行官并不是一位“爱好睡觉”的人,他每天都在清晨5点或5:15醒来。之后要么工作,要么阅读,或者看看自家公司的产品,回复电子邮件。为了保证更多的思考时间,Tim Armstrong通常不会自己开车,而是请专职司机。
2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Cook
这位科技巨擘在业界正是以早起出名,苹果的员工会在清晨、或者说接近黎明时分的4:30就收到Tim Cook的电子邮件,且每日如此,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当然,Tim Cook会在5点钟的时候准时出现在健身房。
3通用电气(GE)首席执行官Jeff Immelt
通用电气(GE)首席执行官Jeff Immelt每一天的5:30,Jeff
Immelt都会起床做有氧运动。期间,他还会读报纸,看CNBC。他曾经提起,自己已经连续24年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了。这就是说,按照7天的时间计算,他每天的工作时长为14个小时以上„„
4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Motors)首席执行官Mary Barra
早起大概成了通用公司的传统,现任CEO Mary Barra就像其前任Daniel Akerson一样,日日早起。她每天准时准点地在清晨6点出现在办公室。在这一点上,她比前任做的还要出色。
5 Twitter创始人、移动支付公司Squar首席执行官Jack Dorsey Jack Dorsey曾对媒体透露,他一般会在5:30起床,然后就开始做早课——冥想,以及一个小时的慢跑。这样的生活方式他持续了很久,尤其是同时在Twitter和Square之间来回奔波工作的时候。
现在的大学害苦了一批人,并不知道那个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也是一生之中最佳的学习时间。
最近流行什么,早起社群,大家一起互相鼓励,每天早起打卡,坚持最简单一件事,做到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违反人性的,你并不能清楚的认识到你自己,也不能去用自己思考去控制你大脑的思考,就行你发怒的时候就破口大骂,因为你没有认识到这个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自我的认识去识别这些思考,并加以控制。
学会去有意识的思考,这样你就能明白你究竟是怎么与这个世界相处的。
不要说我不能,那只是你内心给自己找了一个的借口。
要清楚认识到,这些痛苦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你自己,看清楚自己,然后更好的为了自己生活。人生一世,总该给自己震撼一下,那么匆匆的就走了,岂不死的时候很遗憾。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