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研讨

新入职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267人  回归本心

根据工作安排,教研室曾对去年新入职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主要通过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交谈来了解他们的状况。笔者回顾听课过程,对他们有了如下的认识和感触。

优势:总体来看,他们精力充沛,热情高涨,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又因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又能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环节,这些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

不足:由于他们自身正处于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并且在新入职教师队伍中,不仅有师范院校的毕业学生,而且还有很多非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面临着一系列的对教学工作适应的问题。如不会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不能适时的停下来组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有超纲现象;教材理解不透,不能领会编者意图,重难点不突出;学法教法不了解,整堂课都以讲授为主,没有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等。

今年又有几百位新入职教师将被充实到各个教学岗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在新入职教师培训课堂上,我曾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当被问到:“听到上班了,就会很高兴,特别满意,喜欢自己的老师工作的请举手!”时,教师中举手的寥寥数人。我想对举手的新老师们说:祝福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西方有一句谚语,终生从事自己喜欢工作的人,连上帝都羡慕,是最值得祝福的人。想对有顾虑的老师说:如果不喜欢,你可以离开,如果你不喜欢,但又离不开,那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喜欢你的工作吧,否则的话你就是苦海无边了。不喜欢怎么办?装的喜欢,每天上班时、上课时、进班时都装的喜欢,谎话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何况不是谎话。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结果,乐也教苦也教,何乐而不为呢?

二、做一个好学的人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材在变,我们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而我们的年轻教师要想跟上这个变化的世界,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

1.可以向书本学习。

对于新入职教师,首先必看的就是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在听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就出现了超纲现象。如在讲小学科学时,教师就像讲初中物理一样的讲起了原理。而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理念、设计思路、各学科总目标、学段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只有先把课标吃透,我们才能把握住教学的方向;然后就是对教材的解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凭借材料,是教学信息沟通的中介媒体,因此钻研好教材是备课、上课,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去研究教材呢?

首先是理解。就是要确保把教材中的每一句都弄懂。以小学数学为例,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试一试”等等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达到什么目标和效果,教材中的情境图又有什么含义,编者意图又是什么等,都需要我们仔细去解读,这是我们新入职教师要必做的基本功。②精通。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包括层次、关系。优秀的教师不仅把一课时、一单元、一册,还要把整个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进行纵向、横向地知识串连,形成“竖成线、横成片”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才能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做到胸有成竹,上起课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每位教师的风格特点,把知识变成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信息,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可以向同事学习

现在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各种教研活动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听评课是学校最喜欢,最经常,最容易操作,也是效益最大的一种教研方式。对于新入职教师又从什么角度去听评课呢?可以听同事如何处理教材的,自己又有什么差距;也可以从教学过程中寻找可取之处,像课堂导入、情境的创设、板书的设计、教学的语言、课件的制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从中获取教学灵感, “他山之石”可以来“攻玉”,让自己的课堂上层次,让你自己伴随着不断的听课、评课使教学能力逐步提高。

3.向专家学习,和高尚的人对话

现在我们教师向专家学习的渠道很多,如可阅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发表在教育刊物或专著的教育教学文章、课堂实例、教学设计;看、听名师的教学视频;还有每年都有的学习培训等等,总能学到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新入职教师又如何从中使自己提升呢?

第一步:学。在学习优秀文章、课例或录像后,通过与同行研讨,把专家的先进思想、观念、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想明白。第二步:仿。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模仿着上自己的课,且学一课带动一类的课。第三步:创。这是在仿的基础上,联系模仿课的成效得失再进行设计,起于模仿而高于模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第四步: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借助理论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文章。长此以往,必可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不管是哪个学段的教师,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学习经历,所呈现的初始状态会参差不齐。但在教学几年后,就会有大的变化,三至十年定能见分晓。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一个学期一个新台阶,成为县乃至市、省级优秀教师,有的教师却始终在原地踏步,而这又取决于新教师是否经历了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反思,反思中提升的过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