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敬、忠、劝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意:
季康子问道:“要让老百姓恭敬、尽忠并互相勉励,应该怎么做呢?”孔子说:“如果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就会恭敬;如果你能孝顺父母、爱护幼小,他们就会忠诚;如果你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
季康子虽不是国君,却也是鲁国的实际掌控者之一。同上节一样,同样是为政者求政之道。孔子主张的礼治、德治,认为从政者只有做到庄重严谨、孝亲敬长、百姓才会做到对为政者的尊敬、尽忠职守以及努力做事。
季康子三问,问如何使得人民“敬”、“忠”、“劝”。“敬”,就是敬重、敬畏,《学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在百姓面前庄重,也就是“临之以庄”,才能有威信,才能使人敬重。而要做到这一点,还是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只有发自内心的从内到外的一致行径,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庄重,现在话说,就是有那“范”。
“忠”,也就是忠信,以孝仁为本。古代以孝教民,在家要孝敬父母慈爱幼小,如此才能对君上忠诚。而上对民众以慈爱,就可使人民尽忠。这应该是做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双向的作用的结果。
“劝”,是劝勉,也是勤勉。对于没有能力没有技术的人,要教化促进其进步,对于没有德行不够学问不行的人,要劝其勤奋努力,相互勉励。这就要用上章的观念,要启用正直的人有贤能的人站到一定的位置上,才能教化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人。不能任由差距越来越大,分化越大,矛盾越大,因而要注重基础教育,对于能力不足的人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扶持。
为政者如果能修正己心,做好榜样,以己身的“仁”与“德”带动属下,给百姓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将心比心,那么百姓自然奉公守法、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了。
现代企业的管理也是同样的,公司领导如果把员工看得重要,使员工对公司有归属感,并且让员工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价值,那么这个公司自然会有好的工作氛围及凝聚力,每个人都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做回报。反之呢?把员工不当人看,一言不合就随时准备让员工滚蛋,不容许员工以不同的意见与建议,这样的企业真的会长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