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散文

人生三大阶段

2018-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柯_文字信仰

        自知,自制,自止,是人生的三大阶段,也算三种境界。我之所以用“阶段”而不是用“境界”一词,是因为这三种状态,不完全在于人的修行,自知,即阿波罗神庙中的“know yourself”。很多人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自己更清楚自己的人了,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所认识的自己,只是由自己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所构成的,它能让我们了解自己身体内部发生的情况,譬如疼痛,饥饿,兴奋等,也能让我们对自身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这并不等于自知。便如同我们了解一个人一样,自己于个人也同样是一个黑箱,我们除了看一个人的外表,了解他的内心情感,更重要的是知道他的“规律”与“规律”的由来。这里的“规律”,既包括一个人的整体三观,还有他的处事风格和习惯,以及他在某些场合所作出的举动。种种这些,都是一个人自幼长大,综合先天和后天因素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但对很大一部分人而言,他们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一件事情有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就比如一个人吃东西较容易长胖,他绝不会生下来就知道自己容易长胖,而是在他生活的某一个瞬间,一个人的出现或者一件事的发生,突然让他意识到自己吃东西容易长胖,这需要一定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时候人们会对稀松平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因此有时,自知甚至需要一个契机或者局外高人的点拨,自那之后,醍醐灌顶,自知就算达成了。但是话说回来,自知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状态,人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人的遭遇起起伏伏,这些都会成为变量,于是自知就像一个领域,不同的元素进进出出,但自知的核心却始终未变,而那一部分,便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存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不清楚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究竟想要什么,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只凭着世事浮沉,这样的人生绝不在少数。

        自知之后,便是自制。不必明说,自制必然是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的。自知可以指导人的行为,譬如上一段的例子,一个人知道自己吃东西容易长胖,那么如果他要保持一个匀称的身材,就需要控制自己的食欲,如果他不知道,只是盲目地去锻炼健身,只会让他变得过于壮硕。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耐心不足,那么在等待的时候,会有意地找一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考虑到周围环境,在控制和压抑自己。譬如在图书馆,有个男生非常想看电影,但是考虑到周围的影响,只能硬着头皮学习;譬如在大学填专业的时候,父母都非常希望自己填报理工科,于是自己按捺住对文科的热情,选择了理工科。这些都算不上自制,真正的自制,是对自身充分了解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调整,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好处。而我们所说的自律,实质上是“自制”的习惯。它能够让人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告诉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制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和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的青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自制便是那始终指向目的地的舵,让人生的船不至于在风浪中左摇右晃,原地踏步。

        自制之后,便是自止。自止的意思,是人要明白自己的局限性,达到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自止说的,其实是一种晚年的心态,人经历了大半生的风雨沧桑,沉静了下来,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了然于胸,不必再做无谓的试探,对许多自己和他物不再深究与苛责,对未来也消去了热烈的期待和盼望,保持一种淡然安逸的状态,去燃尽生命的最后一丝蜡油。“行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抵说的就是这个状态吧。不过在新时代的风气下,老人们有了更多新鲜的事物可以体验,相比起过去的下棋麻将,又是多了些趣味。当然自止也不意味着“止步不前”,而是“适可而止”的豁达开朗。

        总而言之,自知,自制,自止,分别对应人的少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去改变自身规律,而是顺应着它,去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对于某些未能达到的阶段,我们要有意去训练自己,劝诫自己,从而达到人生的一个理想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