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读书有关的一切读书

结构思考力-让你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2018-04-19  本文已影响33人  A味良明查

你的人生中是否总有这样的瞬间:

你加班一周,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的行业报告,信心满满上交后,却被领导批评不知所云;同事A轻轻松松一下午的内容却得到领导赞许。

好不容易遇到大boss在场的发言机会,你提前精心准备想高谈阔论一番,却词不达意;而同事B轻描淡写的几句分析,却得到大boss的赏识。

你和同事C都对女神青睐有加,论颜值,论实力,你自以为会很轻易获得女神的芳心,表白后早到拒绝,隔日却看到女神和C出双入对的身影。女神说,因为跟他更有共同语言。

这种差距确实让人困惑,明明也很努力,结果却总是和别人差一截。也许,你的差距只是是否会用结构思考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而已。因为只有“想的明白”,才能“讲的清楚”。跟很多思维训练需要长久的刻意练习才能习得不同,“结构思考力”只需要掌握原理就能快速提高,因此,“结构思考力”也成为这个时代中成人学习性价比最高的学习内容,没有之一。

说到结构思考力,不得不提起畅销多年经典书籍《金字塔原理》,这本是芭芭拉·明托所著的书,因为创造性的提出结构思考力这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而享誉全球。但是这本书也存在一些缺点,偏理论,落地难。而《结构思考力》就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难题,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忠秋,他曾经是一名大学教师,因为致力于推广结构化思考的理念和方法,让他成为了一名位研究结构思考力的专家,他在书中提出如何运用结构思考力更加全面、清晰地审视生活与工作,做到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而作为一本讲结构思考力的书,这本书的结构本身就是很好的示例,整本书从最基础的结构思维讲起,分享了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和结构化接受信息的五个步骤,接着就从构思的三个步骤: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展开分析了结构思考力构思的顺序。最后还教会大家如何更好的做好形象表达,将自己的思考更好的传播开来。

一、明确理念打基础

为了使得读者更好的理解结构思考力这个概念,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就介绍了结构思考力的四个基本特点和结构思考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三个步骤。

1.四个基本特点归结起来就是:论,证,类,比。

论就是结论先行:一次只表达一个结论,且在最开始就提出,简言之就所有表达中的“总”。证就是以上统下:上一层级的结论都是由下一层级的理由推导而来,简言之就所有表达中的“分”。类就是归类分组:每一层级之间的内容通过归类分组,形成模块。比就是逻辑递进:每一层级之间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使之更加符合人们吸收和理解事物的方式。

2.三个基本步骤:

为了能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关键点,迅速厘出脉络,就需要我们有先总后分,先结果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的思考能力。作者为我们概括出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信息中的事实、理由及结论。观点类的信息简言之就是以一定的立场出发,对事物的看法;结论的识别可以用作者推荐的“所以呢”这个句式来刨根问底,找到要表达的结论;理由同样可以用“为什么呢”来找到最核心的原因。

第二步,找到事实与观点的对应关系、画出结构图。用此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事实是否真实以及事实是否可以推导出结论来判定结论的合理性。

第三步,一句话概括出所有内容。在此作者推荐我们用“在***的基础上,从****,*****,****,N各方面,说明了*****”。

二、基于目标定主题

结构思考力强调先总结后具体的金字塔结构,而搭建这样结构的要点就是要明确主题,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引出主题。这里,作者提出了ABCD目标法,十分有效。所谓ABCD目标法,就是要每一个目标都复合ABCD四中要素的标准,即:

受众(Actor):即目标为谁而定;行为(Behavior):完成目标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表现出的行为条件;条件(Condition):要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目标;程度(Degree):完成成目标要达到的标准或水平。

明确过目标之后,下一步就该围绕着目标确定主题了。主题的设定要符合为目标服务的大前提,更要精心包装,打动人心。

主题的引入也有技巧,当主题按照SCQA(情景,冲突,疑问,回答)这种故事化的表达时,更能有效的吸引受众的共鸣,事半功倍。情景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冲突是在这个背景下事件变化引出的问题;疑问是如何在背景下解决问题;答案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纵向结构分层次

搭建纵向金字塔结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需要的是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路径,找答案的能力;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考验的是信息筛选、提炼的归纳总结能力。

自上而下做分解有两个步骤,第一,从对方角度出发,设想主题,利用1-2-3模型(即一个中心,2w1h(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及每个观点由3个理由支持说明)搭建起简单有效的金字塔模型。第二,提前想好答案,回答问题。这里同样需要注意,结论先行,即每个答案本身都是问题的结论,以及以上统一下,下一层级的回答都是上一层级的答案。

自下而上做聚合有三个步骤,第一,收集信息。这里要事无巨细,全部罗列。第二,分类分组,确保每个分组里的内容都属于同一范畴。第三,概括总结,通过下一层级的观点概括出下一层次的结论,逐层递进,直到金字塔的塔顶,概括出最终结论。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这两点往往不是割裂的,经常会同时使用。同时自上而下搭建结构,自下而上做聚合。这会让我们信息的洪流中不再迷茫,迅速找到脉络,清晰表达。

四、横向结构选顺序

横向结构中,最常用的是归纳法进行归类分组,用演绎法进行逻辑递进。

归纳法是最基础,最常见的用智方式,它更符合人类的思考习惯,能让隐形的知识显性化,更利于智慧的传播和传承。例如市场战略领域著名的“3C模型”,市场决策方面的4P模型等,很多经典的理论就是因为具有这样高度概括的属性而被广为流传。

如果说归纳法是对感性经验的总结,演绎法就是对理性逻辑的演绎。这也是中国人最缺乏的“哲科思维”。演绎法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是“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之间的横向分析。这种形式有个经典的推论,所有人都会死,**是人,所以***也会死。演绎法由于其严密的推理,在保持思维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

归纳法和演绎法各有利弊,也有它更加适用的场景,可以根据情景,灵活选择。当需要说服对方时,应该多使用演绎法。而当对方更加关注解决方案时,横向的归纳论证更加有说服力。

五、形象表达做演示

结构思考力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利用类比、引用,整合等方式将杂乱的信息迅速厘出头绪,形成逻辑清晰的结构,还可以用形象表达让我们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传播给别人。在实际生活中,形象表达的方式中应用最广的就是PPT,作者强调,每一页PPT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同样满足“论”,“证”,“类”,“比”的基本特点。用结构思考力展示的PPT,具有更强的传播效力。

说到这里,整本书最精华的部分也就完了,而一本书的价值,只有真正应用起来,内化成自己身体的一份,才会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养成运用结构思考力的习惯,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走向更高效率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